[发明专利]方向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27307.X | 申请日: | 2012-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6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植木彰;金上俊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03 | 分类号: | B60R21/203;B62D1/11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王昭林;毕长生 |
地址: | 瑞典沃***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向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向盘装置,其包含了方向盘、安装在方向盘中央附近的安全气囊组件。
背景技术
现在,几乎所有的车辆(机动车)上都搭载有安全气囊。根据设置位置、用途不同,有各种各样的安全气囊。例如,用于驾驶座的一般类型前方安全气囊设置在方向盘的中央附近。这种情况下,前方安全气囊折小后设置在收纳用外罩内,而且由盖套覆而设置。
如上所述的构成的前方安全气囊大部分作为安全气囊组件,与方向盘并非一体。如专利文献1中的安全气囊装置(安全气囊组件)与方向盘就不是一体。在此安全气囊组件的机箱(外罩)背面,安装有被称为安装杆部的弹簧钢;在方向盘上,设置有用于钩住此弹簧钢的啮合钩(钩部)。弹簧钢可弯曲,通过利用这些弹簧钢以及钩部,可易于在方向盘上安装并拆除专利文献1中的安全气囊组件。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145112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钩部为面向安全气囊组件突出的结构。但是,在紧急情况下,有时乘坐人员会对安全气囊组件施加急剧的负荷。由此,安全气囊组件会急剧挤压方向盘。这种情况下,在下方支撑安全气囊组件的钩部也承受着负荷,可知此钩部会产生应力集中的情况。
鉴于此课题,本发明以提供一种可提升插入安全气囊组件内钩部耐久性的方向盘装置为目的。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方向盘装置的代表性结构特征在于,具备了拥有芯棒的方向盘、安装在方向盘中央附近的安全气囊组件、设置在芯棒上且架在方向盘内侧并支撑安全气囊组件的基部、从基部突出插入安全气囊组件的钩部、为使得基部厚度比周围薄而在钩部的根部削凿出的槽口部。
通过将所述槽口部设置在根部,钩部易于弯曲。即是说,钩部的根部虽然刚性降低了,但其破断强度提升了。由此,即便钩部接受了来自安全气囊组件的负荷,也可通过弯曲来吸收其负荷,从而大幅度减少破损的可能性。像这样,通过上述结构,可提升钩部的耐久性。
所述槽口部形成于钩部承受拉伸应力一侧的根部即可。即是说,形成于与钩部弯曲后前屈一侧相反一侧的根部即可,通过此结构,钩部可高效弯曲。
而且此方向盘装置还具备了架在芯棒上的窄幅桥梁区域,钩部设置在桥梁区域即可。一般来说,在芯棒中窄幅桥梁区域多形成于方向盘的轴套部及轮辐部区域。这样的桥梁区域即便在芯棒内也易于弯曲,因此,通过将所述钩部设置在此桥梁区域,可更加易于吸收负荷。
所述钩部拥有面向安全气囊组件立起的干部,在干部的前端附近有向干部宽度方向突出的倒转部,倒转部可由下侧自干部画圆弧而突出。通过此结构,在倒转部的下侧也很难产生应力集中,因此,可有效防止钩部破损。
为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方向盘装置的其他代表性结构为,是一种包含了有芯棒的车辆方向盘和安装在方向盘中央附近的安全气囊组件的方向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芯棒包含圆形的环部、设置在环部中央的轴套部、连接轴套部和环部的多个轮辐部;安全气囊组件有收纳安全气囊的外罩;外罩安装在轴套部上;轴套部具有:设置在轮辐部附近的减重孔、余留在减重孔的靠环部侧的窄幅桥梁区域、立在桥梁区域的靠减重孔侧边缘的指定位置且插入外罩的钩部、沿着桥梁区域的靠环部侧边缘设置且厚于周围而突出的凸缘部、削凿掉部分凸缘部而形成的槽口部;钩部的靠环部侧的侧面倾斜,与外罩相对;槽口部形成于钩部的靠环部侧的位置。
即便在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槽口部,使得钩部易于弯曲。通过此弯曲动作,钩部可吸收负荷,并大幅度减少破损的可能性。
为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方向盘装置的其他代表性结构为,是一种包含了有芯棒的车辆方向盘和安装在方向盘中央附近的安全气囊组件的方向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芯棒包含圆形的环部、设置在环部中央的轴套部、连接轴套部和环部的多个轮辐部;安全气囊组件有收纳安全气囊的外罩;外罩安装在轴套部上;轴套部具有:设置在轮辐部附近的减重孔、余留在减重孔的靠环部侧的窄幅桥梁区域、立在桥梁区域的靠减重孔侧边缘的指定位置且插入外罩的钩部、沿着桥梁区域的靠环部侧边缘设置且厚于周围而突出的凸缘部、削凿掉凸缘部一部分及其下方区域而厚度薄于周围的槽口部;钩部的靠环部侧的侧面倾斜,与外罩相对;槽口部形成于钩部的靠环部侧的位置。
即便在所述结构中,通过设置槽口部,使得钩部易于弯曲。通过此弯曲动作,钩部可吸收负荷,并大幅度减少破损的可能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托立夫开发公司,未经奥托立夫开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273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FYCO1基因突变检测特异性引物和液相芯片
- 下一篇:霉菌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