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系统以及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27910.8 | 申请日: | 201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04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岸崎和范;植田幸治;松本力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B5/30;G02F1/13;G09F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31210 | 代理人: | 肖华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中***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显示装置 制造 系统 以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系统以及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液晶面板上贴合有偏振膜的光学显示面板被广泛地制造,提出了一种在对液晶面板和偏振膜进行贴合时,对长条的卷筒偏振膜放卷,进行与单片状的液晶面板的贴合的制造系统。
例如,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贴合光学膜的装置。根据专利文献1的光学膜贴合装置,可控制使得带状膜或膜片的宽度方向与基板的宽度方向对应并进行贴合。又,根据专利文献2的光学构件贴合装置,可残留隔膜地切断光学构件,通过这些装置,能够以较好的操作效率进行光学膜的贴合。
又,专利文献3公开了通过转动架接合(紙継ぎ)多个卷筒的层压加工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4‐361741号公报(2004年12月24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9‐61498号公报(2009年3月26日公开)
专利文献3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8‐208083号公报(1996年8月13日公开)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上述以往的制造系统存在光学显示面板的生产效率不够或者装置大型化的问题。
以下,进行具体说明。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揭示的制造系统中,具有一个设置有偏振膜的卷筒的放卷部。当将使用过的卷筒更换为新卷筒时,操作员切断使用过的卷筒偏振膜,并从放卷部取下后,将新卷筒设置在放卷部上,将新的卷筒的偏振膜和生产线上剩余的偏振膜贴合。由于这种更换操作需要很多的时间,在此期间,需要停止制造系统的运转,成为光学显示面板的生产效率下降的一个关键原因。
又,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层压加工机是通过转动架对卷筒进行接合。这种层压加工机需要确保用于转动架旋转的空间。因此,为了设置转动架需要较大的设置场所,使制造系统大型化。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以往的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缩短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时间、小型化的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对作为目的的制造系统进行研究时,发现将偏振膜贴合在液晶面板时最好从液晶面板的下表面贴合。
图15的(a)以及(b)为示出将偏振膜贴合在液晶面板的上表面的情况下的气流(向下流动)的矢量方向的图。图15的(a)以及(b)中,区域A为设置有对偏振膜放卷的放卷部等的区域,区域B为主要通过偏振膜的区域,区域C为设置有卷取从偏振膜去除了的保护膜的卷取部等的区域。在该图中,自HEPA(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40供给净化的空气。另外,图15的(a)中,由于设置可通过净化空气的栅格41,通过栅格41可使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另一方面,图15的(b)中,由于没有设置栅格41,气流在与图15的(b)的最下部的底板接触后沿底板移动。
图15的(a)以及(b)中,区域A~C配置在2F(2层)部分,1F和2F之间设置输送液晶面板的输送机构。来自HEPA过滤器40的净化空气由于被区域A~C阻碍,难以产生通过2F部分的、向着液晶面板的垂直方向的气流。对此,水平方向的气流矢量变为较大(矢量密度大)的状态。即,可知难以产生面向由输送机构输送的液晶面板的上侧的气流,是整流环境恶化了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液晶面板的下表面贴合偏振膜的情况下的气流(向下流动)的矢量方向在图16的(a)以及(b)示出。下贴型的情况下可知,自HEPA过滤器40供给的净化空气部不被区域A~C阻碍,面向1F和2F之间的输送机构,不阻碍整流环境。另外,图16的(a)中,由于设置可通过净化空气的栅格41,通过栅格41可使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移动。本发明人从这些见解发现,将偏振膜贴合在液晶面板时,两面都从下方进行液晶面板的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279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