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制造α-β TI-AL-V-MO-FE合金板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29491.1 | 申请日: | 2012-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27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高坂洋司;P·古蒂帕提 | 申请(专利权)人: | 钛金属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4/00 | 分类号: | C22C14/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静 |
地址: | 美国宾夕***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造 ti al mo fe 合金 方法 | ||
1.一种通过热轧加工生产细晶粒钛合金板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将钛合金坯煅造成板条,中间厚度的板;
b.加热所述板条至比β转化的温度高约100°F-约250°F的温度,维持约15-约30分钟,然后冷却;
c.加热所述板条至约1400°F-约1550°F之间的温度,然后热轧成中间厚度的板;
d.加热所述中间厚度的板至约1400°F-约1550°F之间的温度,然后热轧成最终厚度的板;
e.退火所述最终厚度的板至约1300°F-约1550°F的温度,维持约30分钟-约1小时,然后冷却;以及
f.用板磨机研磨经退火的厚度板,然后酸洗以去除在热-机械加工中形成的氧化物和α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钛合金是Ti-54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完成的厚度板的厚度,步骤a的所述板条具有约0.2″-约1.5″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风扇冷却实施或加速所述冷却步骤b。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的热轧具有控制在约40%-约80%之间的总减少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少量被定义为(Ho-Hf)/Ho*100,其中Ho是输入的板的厚度而Hf是完成的厚度板的厚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与步骤c的辊轧方向相垂直的辊轧方向实施步骤d的热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d的热轧步骤具有控制在约40%-约75%之间的总减少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少量被定义为(Ho-Hf)/Ho*100,其中Ho是输入的板的厚度而Hf是完成的厚度板的厚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的热轧采用钢包装以避免在辊轧中的过度热损失。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空气氛围下实施步骤e的冷却。
12.一种通过热轧加工生产细晶粒Ti-54M板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将Ti-54M坯煅造成板条,中间厚度的板;
b.加热所述板条至比β转化的温度高约100°F-约250°F的温度,维持约15-约30分钟,然后冷却;
c.加热所述板条至约1400°F-约1550°F之间的温度,然后热轧成中间厚度的板;
d.加热所述中间厚度的板至约1400°F-约1550°F之间的温度,然后热轧成最终厚度的板;
e.退火所述最终厚度的板至约1300°F-约1400°F之间的温度,维持约30分钟-约1小时,然后冷却;以及
f.用板磨机研磨经退火的厚度板,然后酸洗以去除在热-机械加工中形成的氧化物和α相。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完成的厚度板的厚度,步骤a的所述板条具有约0.2″-约1.5″的厚度。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风扇冷却实施或加速所述冷却步骤b。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的热轧具有控制在约40%-约80%之间的总减少量。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少量被定义为(Ho-Hf)/Ho*100,其中Ho是输入的板的厚度而Hf是完成的厚度板的厚度。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与步骤c的辊轧方向相垂直的辊轧方向进行步骤d的所述热轧。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的热轧具有控制在约40%-约75%之间的总减少量。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少量被定义为(Ho—Hf)/Ho*100,其中Ho是输入的板的厚度而Hf是完成的厚度板的厚度。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的热轧采用钢包装以避免在辊轧中的过度热损失。
21.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空气氛围下实施步骤e的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钛金属公司,未经钛金属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2949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