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击吸收式转向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80029710.6 申请日: 2012-12-14
公开(公告)号: CN103608240A 公开(公告)日: 2014-02-26
发明(设计)人: 山本恒 申请(专利权)人: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B62D1/19 分类号: B62D1/19;B60R16/02;B60R21/05;B62D5/04
代理公司: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黄永杰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冲击 吸收 转向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冲击吸收式转向装置,其在二次碰撞时吸收从驾驶者的身体向方向盘施加的冲击能量,且能够向该方向盘的前方位移。

背景技术

图22以及图23是表示以往已知的转向装置的1例。该转向装置具备可以与驾驶者的体格、驾驶姿势等相应地调节方向盘1的上下位置以及前后位置的功能、减轻驾驶者操作方向盘1的力的功能和当在碰撞事故时,产生了驾驶者的身体碰撞于方向盘1的二次碰撞的情况下,允许方向盘1向前方位移的功能。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只要没有特别地事先说明,表示车辆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

这样的转向装置具备在后端部固定了方向盘1的转向轴2、将该转向轴2旋转自由地支撑在其内侧的转向柱3、用于付与转向轴2辅助扭矩的转向力辅助装置4、根据转向轴2的旋转用于使左右1对横拉杆5位移(推拉)的转向齿轮单元6。

转向轴2通过在配置于前侧的内轴7的后端部旋转力传递自由并且可进行轴方向的滑动地外嵌配置在后侧的外轴8的前端部而构成。另外,转向柱3通过在作为配置于前侧的前方侧柱的内柱9的后端部可轴方向滑动地外嵌作为配置在后侧的后方侧柱的外柱10的前端部而构成。内轴7和外轴8在轴方向相对位移,且内柱9和外柱10在轴方向相对位移,据此,除能够调节方向盘1的前后位置外,还能够在碰撞事故时缩短转向轴2的全长。

内柱9的前端部结合固定在构成转向力辅助装置4的齿轮壳11的后端面。另外,内轴7被插入齿轮壳11内,内轴7的前端部与构成转向力辅助装置4的输入轴结合。另外,经扭力杆与该输入轴连结的构成转向力辅助装置4的输出轴12的前端部从齿轮壳11的前端面突出。

内柱9在轴方向的位移被阻止的状态下,仅能够以配设在车身13的左右方向(图22的表里方向)的倾转支点轴14为中心摆动地被支撑在车身13上。在图示的例中,倾转支点轴14经前部支撑托架15被支撑在车身13上,且插通于设置在齿轮壳11的前端上部的支撑管16。因此,不存在内柱9在二次碰撞时也向前方位移的情况。

另一方面,外柱10将其中间部由后部支撑托架17在施加了朝向前方的强的冲击的情况下,可向前方脱离(脱落)地支撑在车身13的一部分上。因此,如图23所示,在构成后部支撑托架17的左右1对侧壁部18的上端部,以向转向柱3的侧方突出的状态设置1对安装板部19,且在各自的安装板部19以在安装板部19的后端缘开口的状态设置切口20。而且,在切口20卡定由未图示出的螺栓固定在车身13上的壳构件21。这些壳构件21在中间部具备用于插通螺栓的通孔22。

在碰撞事故时,若产生驾驶者的身体碰撞于方向盘1的二次碰撞,则经转向轴2向转向柱3施加朝向前方的大的冲击载荷。而且,转向轴2以及转向柱3成为使全长缩短的倾向。即、相对于后部支撑托架17欲与外柱10一起向前方位移,1对壳构件21与螺栓一起停止在原来的位置。其结果为,壳构件21从切口20向后方脱出,允许方向盘1向前方位移。

另外,为了能够调节方向盘1的前后位置以及上下位置,外柱10可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移动地被支撑在后部支撑托架17上。具体地说,在外柱10的中间部下表面焊接固定被支撑托架23,由构成后部支撑托架17的左右1对侧壁部18夹持该被支撑托架23。另外,在被支撑托架23的左右侧壁相互匹配的位置形成前后方向长的前后方向长孔24。另一方面,在侧壁部18的一部分,在相互匹配并且与前后方向长孔24的一部分匹配的位置形成上下方向长的上下方向长孔25。而且,将调节杆26插通于前后方向长孔24以及上下方向长孔25,且在该调节杆26的前端部,在向一方的侧壁部18(图23的左侧)的外侧突出的阳螺纹部拧合调节螺母27。另外,在该状态下,使存在于调节杆26的基端部的向外的法兰状的头部28仅可升降地卡合于形成在另一方的侧壁部18(图23的右侧)上的上下方向长孔25。

调节螺母27通过调节手柄29旋转自由。因此,通过基于调节手柄29的操作使调节螺母27旋转,使调节螺母27和调节杆26的头部28的间隔变化,从而能够使固定了被支撑托架23的转向柱3(外柱10)相对于后部支撑托架17固定或将固定解除。而且,在将调节螺母27和头部28的间隔扩开的状态下,在调节杆26能够在前后方向长孔24的内侧位移的范围内,能够使转向柱3(外柱10)在前后方向移动,进行方向盘1的前后位置的调节。另外,在调节杆26能够在上下方向长孔25的内侧位移的范围内,能够使转向柱3在上下方向移动,进行方向盘1的上下位置的调节。此时,转向柱3以倾转支点轴14为中心在上下方向摆动位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精工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297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