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马达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80030542.2 | 申请日: | 2012-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0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卢范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BMC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34 | 分类号: | H02K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杨生平;钟锦舜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达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达和所述马达的制造方法,并且更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新的电磁场结构、简单结构和良好驱动效率的马达及所述马达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总体上,马达用于多种需要旋转动力的机器中。根据动力供给的种类将这种马达分为直流(Direct Current)马达和交流(Alternating Current)马达,并且该交流马达分为单相交流马达和三相交流马达。
直流马达用在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e System)中,该防抱死制动系统用于车辆的制动系统,因为直流马达能够以高精度广泛地控制速度。
此处,防抱死制动系统可以通过感应在诸如积雪路面或下雨路面的打滑路面的表面上快速制动时或制动时发生的车轮打滑来控制制动油压力,以至于防抱死制动系统可以通过锁定车轮来防止打滑以及确保方向稳定性和可控性并且减小了制动时的制动距离。
马达总体上包括磁轭组件、盖组件和电枢组件,但是,最近为了使马达的驱动效率最大化,已经研发了具有多种结构的马达。
引用文献
美国专利公开号2007/0152532
国际专利公开号WO2006/100152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相应地,本发明已经在试图解决出现在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相同输出的情形下能够使尺寸和重量减小的改进结构的马达,以及该马达的制造方法。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达,包括:磁轭组件,其具有至少两对励磁磁极;电枢组件,其具有其上缠绕有线圈的多个极齿和与所述极齿相同数量的换向器薄膜,所述线圈与所述励磁磁极相互作用;以及盖组件,其设置在该电枢组件上,其中,所述线圈同时缠绕多个极齿的至少两个相邻极齿。
所述极齿数量为十二个,并且在所述多个极齿中的两个相邻极齿之间形成一个狭槽。
该马达还包括用于向所述线圈供给电力的两个电刷,并且所述两个电刷设置为成90度角。
两个彼此相对的换向器薄膜通过所述线圈彼此直接连接。
在基于多个极齿中的标准极齿将左侧极齿和右侧极齿设置在所述标准极齿的两侧的情形下,通过由所述线圈同时缠绕所述标准极齿和所述左侧极齿的第一缠绕工艺和由所述线圈同时缠绕所述标准极齿和所述右侧极齿的第二缠绕工艺来缠绕所述线圈。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该马达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安装具有至少两对励磁磁极的磁轭组件;将与所述励磁磁极相互作用的线圈缠绕在多个极齿上;将电枢组件设置在所述磁轭组件内部,所述电枢组件包括与所述极齿相同数量的多个换向器薄膜;以及将盖组件设置在该电枢组件上,其中,在所述线圈缠绕步骤中,所述线圈同时缠绕多个极齿的至少两个相邻极齿。
所述线圈缠绕步骤包括通过所述线圈直接连接两个彼此相对的换向器薄膜。
在基于多个极齿中的标准极齿将左侧极齿和右侧极齿设置在所述标准极齿的两侧的情形下,所述线圈缠绕步骤包括:通过所述线圈同时缠绕所述标准极齿和所述左侧极齿的第一缠绕步骤;和通过所述线圈同时缠绕所述标准极齿和所述右侧极齿的第二缠绕步骤。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马达和该马达的制造方法具有下述效果。
首先,安装有十二个极齿和十二个换向器薄膜,并且线圈同时缠绕多个极齿的两个相邻极齿,致使该马达具有新的电磁场结构和简单结构。
其次,通过线圈同时缠绕两个相邻极齿,并且两个彼此相对的换向器薄膜彼此直接相连,致使该马达具有新的电磁场结构和具有改进的驱动效率。详细地,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线圈缠绕方法制造的马达与传统马达相比在相同输出的情形下使尺寸及重量小了20%至30%。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马达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的马达的平面图。
图4是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线圈缠绕在马达的极齿上的状态的视图。
图5是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用于制造马达的线圈缠绕方法的视图
图6是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用于制造马达的线圈缠绕方法的视图。
图7是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用于制造马达的线圈缠绕方法的视图。
图8是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极齿及换向器薄膜的视图。
图9是显示出图8的马达的线圈缠绕方法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BMC股份有限公司,未经BMC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05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