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有苯乙烯共聚物的耐候聚酯模塑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31619.8 | 申请日: | 2012-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9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M·韦伯;R·米恩克维兹;诺克-杨·崔;P·埃贝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巴斯夫欧洲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K5/00;C08K5/17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5 | 代理人: | 王媛;钟守期 |
地址: | 德国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有 苯乙烯 共聚物 聚酯 组合 | ||
本发明涉及热塑性模塑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
A)2至99.8重量%的至少一种聚酯,
B)0至49.9重量%的不同于C和/或G的不含橡胶的共聚物,所述共聚物组成如下:
b1)60至95重量%的苯乙烯,或具有通式Ia的取代苯乙烯,或这些的混合物
其中R为具有1至8个碳原子的烷基或氢原子,且R1为具有1至8个碳原子的烷基,且n值为1、2或3,和
b2)5至40重量%的至少一种不饱和腈,
C)0至49.9重量%的一种或多种在橡胶相中不含烯烃双键的冲击改性的接枝橡胶,
D)0.1至1重量%的式(I)的化合物
E)0.1至1重量%的式(II)化合物的混合物
F)0至1重量%的式(III)化合物的混合物
或0至1重量%的式(IV)化合物的混合物
n=2至20
或0至1重量%的式(V)化合物的混合物:
n=2至20
或0至1重量%的式(VI)化合物的混合物
n=2至20
或这些的混合物,
G)0至30重量%的共聚物,所述共聚物组成如下:
g1)49.5至99.5重量%的源自一种或多种乙烯基芳族单体的结构单元,
g2)0至50重量%的源自一种或多种乙烯基氰(vinyl cyanide)的结构单元,
g3)0.5至40重量%的源自一种或多种二羧酸酐的结构单元,和
g4)0至25重量%的源自其他可共聚单体的结构单元,其中对于组分G的每个重量%值均基于源自组分g1、g2、g3和g4的结构单元的总重量计,且这些值之和为100重量%,以及
H)0至60重量%的其他添加剂,
其中A)至H)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本发明还涉及所述热塑性模塑组合物用于制备纤维、薄片和模塑物的用途,亦涉及可从本发明的热塑性模塑组合物获得的纤维、薄片和模塑物。
由于聚合物混合物能够提供定制的性能组合,它们在工业中日益受到关注。此处特别关注的是由不相容聚合物组成的聚合物混合物,其中这些聚合物混合物具有不寻常的性能组合。多年来,基于聚酯和基于苯乙烯共聚物的聚合物混合物已为人们所熟知(DE3336499、US4,485,212、EP135677)。然而,由于聚酯与苯乙烯共聚物的相容性,这些产品具有不足够的机械性能。
因此,文献中讨论的提高各相间相容性的各种方法以及此处特别地使用的材料为功能化的苯乙烯共聚物(EP284086、US4,902,749、US5,310,793、Lee P.-C.,Kuo W.-F.,Chang F.-C.,Polymer1994,35,5641)和反应性丙烯酸共聚物(EP573680、US4,352,904、Hage E.,Hale W.,Keskkula H.,Paul D.R.Polymer,1997,38,3237)。
基于聚酯和基于含有丙烯酸酯的模塑组合物的稳定化的模塑组合物为人们所已知,此处一个特别的目的是符合汽车行业对耐候产品的日益严格的要求。例如,EP708800描述了可特别地包含PBT和ASA的模塑组合物的稳定化,该稳定化使用位阻酚和金属氧化物的结合。EP1363883涉及用于模塑组合物的烷氧基桥连的位阻胺稳定剂,所述模塑组合物还可包含聚酯和苯乙烯共聚物。
迄今公开的稳定剂体系不能完全符合汽车工业对耐候模塑组合物的要求。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由聚酯和橡胶以及任选的SAN组成的共混物,其中这些特别是在较高的混合温度下具有良好的长期工作稳定性及较高的加工稳定性。一个具体的目的是提高耐候性。
因此,现已发现在引言中定义的模塑组合物。
优选具体实施方案可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找到。
本发明的模塑组合物包括2至99.8重量%、优选2至98.8重量%、优选20至97重量%且尤其优选40至85重量%的至少一种热塑性聚酯作为组分A)。
通常使用基于芳族二羧酸和基于脂族或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聚酯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巴斯夫欧洲公司,未经巴斯夫欧洲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16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