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配线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80033761.6 | 申请日: | 2012-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9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蒂埃里·诺丹;帕特里克·弗莱乌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梁晓广;关兆辉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线装 | ||
背景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信领域的光纤配线装置,具体地讲,涉及光纤配线架,尤其是可安装在壁上的光纤配线架。
背景技术
电信网络逐渐使用光纤在电信提供商的中央计算机和电信消费者或用户之间传输数据。纤维光缆包括多根单独的光纤。在沿着从提供商至各个用户的光学传输路径的许多设施中,纤维光缆的单独的纤维必须按照沿着不同方向的路线布置,例如朝着不同的子分配设施分配,并最终朝着不同的单独的用户位置分配。在光纤配线装置中,输入光纤连接至导向至另一分配设施或单独的用户的输出纤维。
如果用户改变他的位置,例如他从一个建筑物走进另一个,则在光纤配线架中,输入纤维必须从一根输出纤维分离并连接至导向至新位置的不同输出纤维。这个过程称为“跳接”,并且优选地通过将输入纤维连接至第一跳接装置的输入侧来实现,在第一跳接装置的输出侧设有光学连接器。使用分离的跳接线缆或跳接线或跳接纤维来建立第一跳接装置的输出侧光学连接器与第二跳接装置的输入侧光学连接器之间的连接。输出纤维连接至第二跳接装置的输出侧。因此,跳接装置为用于通过光学连接器和跳接线或跳接线缆或跳接纤维将输入纤维连接至输出纤维的功能单元。在本申请的语境中,使用的词“跳接线”、“跳接纤维”和“跳接线缆”的含义相同。
两根光纤可通过接合彼此永久性地连接。例如接头盘的某些功能单元为所述接头提供纤维引导、支承和空间。其它功能单元用于纤维过量长度存储或备用存储,即它们提供纤维引导或线缆引导和用于存储多余长度的光纤的空间。其它光纤功能单元用作其它目的。
一根光纤可同时传输多个信号。在称作分路器的功能单元中,这些信号分流并导向至多个单独的纤维中。因此,分路器为具有一根或多根输入纤维和针对每输入纤维的多根输出纤维的功能单元。
为了分配纤维线缆或单独的纤维,光纤配线架提供用于功能单元的安装空间并且还提供进出安装在所述配线架中的功能单元的线缆引导和纤维引导。足够的纤维和线缆引导是重要的,这是因为弯曲至某一最小弯曲半径以内的光纤损失了其一些传输性能和/或可被损坏。
用于光纤的配线装置在美国专利申请2006/0029353中示出。光纤电信框架包括位于框架左侧和右侧的接线端模块。框架具有左右竖直线缆导向件,其限定用于使线缆延伸进出接线端模块的竖直通道。
不同配线架示于国际专利申请WO02/21182中,其中提及了两个壁,它们组合以形成带有横向纤维光缆通道的壁分隔件,以允许来自连接器托盘的多根光纤经路由进入纤维支承区域,在一个或多个纤维支承件上路由并优选地通过另一横向纤维光缆通道并到达所述框架结构的第二侧上的光纤连接器托盘之一。
光纤配线架通常安装在专用室或建筑物中。希望按照最有效的方式使用通过那些室或建筑物提供的有限的空间。还希望减小光纤配线架的总重量以使得其容易地运输和安装。另外,通常希望减小光纤配线架的成本。还希望光纤配线架可容易地扩展,诸如用于在一个配线架中容纳更多的功能单元以及在安装在配线架中的功能单元之间路由更多的跳接线缆,从而为额外用户提供连接。本发明用于解决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纤配线装置,其包括具有正面和基本平坦的背面的可在壁上安装的第一基础面板,所述正面和所述背面面对相反的方向,所述基础面板在其正面上包括:安装区域,包括用于将光纤功能单元安装在所述安装区域上的安装装置,以及纤维路由区域,包括用于从所述安装区域路由光纤或将光纤路由至所述安装区域的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面板还包括面板固定装置,其用于将所述基础面板平坦地安装在壁上以使得所述背面面对所述壁,所述面板固定装置布置在所述基础面板的所述背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光纤配线装置的基础面板可安装在壁上。这可节省安装光纤配线装置的室内或建筑物内的空间,因为不需要针对专用支承结构的空间。相反,室或建筑物的现有的壁机械地支承光纤配线装置。由于不需要专用的支承结构,因此与常规光纤配线装置相比,根据本发明的配线装置可具有较小的重量,并可因此更容易运输和安装。根据本发明的光纤配线装置的制造成本也可更低,这是因为不需要额外的支承结构来为光纤配线装置的基础面板提供机械支承和/或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37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