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圈的绕线方法及绕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33950.3 | 申请日: | 201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3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吉森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SHT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6 | 分类号: | H01F41/06;H01F5/00;H01F27/2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朱美红;李婷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圈 方法 线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多个线圈层构成的线圈的绕线方法及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申请人开发了下述线圈(2):如图17所示那样在卷轴方向上反复排列有将导线(22)卷绕为涡旋状而成的单位线圈部(23)。
作为这样的线圈(2)的制造方法,已知有以下的方法:如图18(a)那样,通过将导线卷绕为涡旋状,在卷轴方向上连续形成具有相互不同的内周长的第1单位卷部(25)、第2单位卷部(26)及第3单位卷部(27),并将由这些多个单位卷部(25)(26)(27)构成的单位线圈部在卷轴方向上连续形成,制作成空芯线圈的中间产品(20)后,将该中间产品(20)在卷轴方向上压缩,如图18(b)那样,通过将第2单位卷部(26)的至少一部分压入到第3单位卷部(27)的内侧,将第1单位卷部(25)的至少一部分压入到该第2单位卷部(26)的内侧,得到由多个线圈层(在图示的例子中是3层)构成的空芯线圈的完成品(21)(专利文献1)。
作为制作图18(a)所示的空芯线圈的中间产品(20)的方法,已知有使用与该中间产品(20)的空洞形状对应的带有台阶的绕线夹具的方法(专利文献1)、以及一边按照各单位卷部的绕线工序使卷芯部件的形态变化一边向该卷芯部件的周围卷绕导线的自动绕线机(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特开2003-864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6-3394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使用带有台阶的绕线夹具的方法中,由于绕线作业为手工作业,所以有生产效率较差的问题。
此外,在一边按照各单位卷部的绕线工序使卷芯部件的形态变化一边将导线卷绕到该卷芯部件的周围的自动绕线机中,有用来按照各单位卷部的绕线工序使卷芯部件的形态变化的结构变复杂的问题。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制作线圈的线圈的绕线方法及绕线装置,所述线圈在卷轴方向上连续形成具有相互不同的内周长的多个单位卷部,并且在卷轴方向上连续形成有由该多个单位卷部构成的单位线圈部。
在有关本发明的线圈中,在卷轴方向上连续形成具有相互不同的内周长的多个单位卷部,各单位卷部被分别沿着具有圆弧状的多个角部的环状的绕线路径卷绕,在卷轴方向上连续形成有由该多个单位卷部构成的单位线圈部。
这里,构成各单位线圈部的多个单位卷部中,相对于上述卷轴形成在相同的相位角度上的多个角部形成为在相同位置具有曲率中心的圆弧状。
有关本发明的线圈的绕线方法,所述线圈在卷轴方向上连续形成具有相互不同的内周长的多个单位卷部,各单位卷部被分别沿着具有圆弧状的多个角部的环状的绕线路径卷绕,在卷轴方向上连续形成有由该多个单位卷部构成的单位线圈部,所述线圈的绕线方法具有:第1工序,将导线(22)沿着相对于轴体(5)交叉的直线的移行路移送规定距离,使导线(22)沿着轴体(5)的外周面;第2工序,通过使应推压导线(22)的推压部件(61)沿着以轴体(5)为中心的圆周路径转动,将导线(22)以规定角度缠绕到轴体(5)的外周面上,形成圆弧状的角部;通过将第1工序和第2工序重复上述角部的数量而形成1个单位卷部,在形成1个单位卷部的过程中,通过在各角部的形成时使轴体(5)的外径变化,在构成各单位线圈部的多个单位卷部中,将相对于上述卷轴形成在相同的相位角度上的多个角部形成为在相同的位置具有曲率中心并且曲率半径不同的圆弧状。
在具体的技术方案中,具有下述第3工序:在制作出在卷轴方向上连续形成有由上述多个单位卷部构成的单位线圈部的线圈后,沿卷轴方向压缩该线圈,在构成各单位线圈部的多个单位卷部中,将内周长较小的单位卷部的至少一部分向内周长较大的单位卷部的内侧推入。
由此,将各单位线圈部在至少一部分中多层化。
有关本发明的线圈的绕线装置,所述线圈在卷轴方向上连续形成具有相互不同的内周长的多个单位卷部,各单位卷部被分别沿着具有圆弧状的多个角部的环状的绕线路径卷绕,在卷轴方向上连续形成有由该多个单位卷部构成的单位线圈部,所述线圈的绕线装置具备:轴体(5);导线移送机构(4),将导线(22)沿着相对于上述轴体(5)交叉的直线的移行路移送,使导线(22)沿着轴体(5)的外周面;和弯曲机构(6),通过使应推压导线(22)的推压部件(61)沿着以轴体(5)为中心的圆周路径转动,使导线(22)沿着轴体(5)的外周面弯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HT有限公司,未经SHT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39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