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减振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80034299.1 申请日: 2012-11-19
公开(公告)号: CN103648947A 公开(公告)日: 2014-03-19
发明(设计)人: 宇都宫健儿 申请(专利权)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B66B1/06 分类号: B66B1/06;B66B7/04;B66B11/02
代理公司: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代理人: 李辉;龚晓娟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电梯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减振装置,尤其涉及减轻在井道内高速行进的电梯的振动的降振控制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伴随着楼宇高层化的电梯高速化,电梯轿厢(以下也简称作“轿厢”)的减振技术的重要性越发增大。

一直以来,作为电梯减振装置,大多提出了如下的主动降振技术,即具有检测轿厢振动的振动传感器、和向轿厢施加降振力的致动器,从致动器向轿厢施加与检测出的振动相反方向的力(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主动降振技术能够得到非常高的降振性能,但需要通过致动器从外部施加力,因此存在能耗变大的问题。

因此,还提出了如下的半主动降振技术,即不具有致动器,而具有对衰减力进行可变调节的可变衰减阻尼减振装置,通过根据振动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对衰减力进行可变调节来减少电梯轿厢的振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半主动降振技术与主动降振技术相比,虽然减振性能劣化,但由于仅改变衰减力,因此有能够以较少的功耗构成的优点。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22555号公报、第0021~0023段、图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35163号公报、第0006段、图3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关于以往的电梯减振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半主动降振技术的情况下,作为可变衰减阻尼减振装置采用了摩擦衰减机构,虽然摩擦力由摩擦系数和垂直按压力的乘积决定,但摩擦系数除了由于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而比较大程度地变动以外,还由于摩擦靴的磨损这样的时效因素而发生变动,从而存在衰减力由于环境因素和时效因素而容易发生变动的问题。

此外,由于无法直接得知摩擦系数的变动,因此存在以下问题:即使控制摩擦靴按压力,也无法得到期望的摩擦力来实现良好的乘坐感受。

并且,在使用了油阻尼减振器等来作为可变衰减阻尼减振装置的情况下,油粘度也由于温度等环境因素和油劣化等时效因素而发生变化,因此同样存在无法实现良好的乘坐感受的问题。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即使在衰减力由于环境和时效因素而发生了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较高的减振性能和良好的乘坐感受的电梯减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减振装置具有:振动传感器,其检测电梯轿厢的轿厢振动;衰减控制部,其根据来自振动传感器的振动检测值生成指令值;可变衰减阻尼减振装置,其使得在电梯轿厢中产生与指令值对应的衰减力;以及衰减调节算法变更单元,其根据振动检测值估计相对于指令值的衰减力产生比率的变化,并根据衰减力产生比率的变化的估计结果变更指令值。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可变衰减阻尼减振装置的相对于来自衰减控制部的指令值的衰减力产生比率发生变动,衰减调节算法变更单元也根据衰减力变动的估计结果而变更衰减调节算法,因此能够得到稳定的减振性能和良好的乘坐感受。

附图说明

图1是与电梯轿厢一起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减振装置的侧视图。(实施例1)

图2是放大示出图1内的引导装置的侧视图。(实施例1)

图3是放大示出图1和图2内的按压力调节机构的侧剖视图。(实施例1)

图4是示出一般的摩擦力与轿厢振动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实施例1)

图5是示出图1内的控制器的详细功能的框图。(实施例1)

图6是示出图5内的衰减调节算法变更单元的逻辑处理的流程图。(实施例1)

图7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衰减调节算法变更学习形式的说明图。(实施例1)

图8是与电梯轿厢一起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电梯减振装置的侧视图。(实施例2)

图9是放大示出图8内的MR阻尼减振器的侧剖视图。(实施例2)

图10是示出图8内的控制器的详细功能的框图。(实施例2)

图11是与电梯轿厢一起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电梯减振装置的侧视图。(实施例3)

图12是放大示出图11内的可变孔口阻尼减振器的侧剖视图。(实施例3)

图13是放大示出图11内的可变孔口阻尼减振器的俯视剖视图。(实施例3)

图14是示出图11内的控制器的详细功能的框图。(实施例3)

图15是示出图14内的衰减调节算法变更单元的详细功能的框图。(实施例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42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