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相分离结构的闪烁体和使用闪烁体的放射线检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36274.5 | 申请日: | 2012-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7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大桥良太;安居伸浩;田透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K11/77 | 分类号: | C09K11/77;G21K4/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罗银燕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分离 结构 闪烁 使用 放射线 检测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当被放射线激励时发光的材料的闪烁体和具有向光电检测器波导发射的光的功能的闪烁体。本发明还涉及使用闪烁体的放射线检测器。
背景技术
在临床实践等中使用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CT)扫描仪中,穿过被检体的X射线被闪烁体接收,并且从闪烁体发射的光被光电检测器检测。检测器被布置为二维阵列,并且闪烁体被间隔物(bank)分隔,使得不发生光束之间的串扰。此外,希望尽可能薄地形成间隔物,使得间隔物对X射线检测没有贡献并且使X射线CT扫描仪的空间分辨率劣化。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这样一种方法:利用粘接剂将大量的闪烁体晶体彼此结合以形成闪烁体阵列,并然后蚀刻掉粘接剂,以及用作为间隔物材料的钛氧化物粉末填充通过蚀刻形成的间隙。公开了在这种情况下间隔物的厚度可减小大约1μm。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8-145335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在根据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不管可形成多薄的间隔物,间隔物自身的存在都不能被消除。此外,相对于间隔物的制造,需要许多工艺,诸如切割闪烁体和为了形成间隔物接合闪烁体。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光学波导功能赋予闪烁体自身,以便从根本上解决由于常规上光学波导功能没有被赋予给闪烁体自身而需要成为散射面或反射面的间隔物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闪烁体,该闪烁体包含:第一晶相,其包含具有单向性的多个柱晶;以及第二晶相,用于覆盖第一晶相的侧面,其中,第一晶相包含钙钛矿型氧化物材料和作为发射中心的稀土元素,该钙钛矿型氧化物材料包含从由Lu和Gd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元素,并且其中,第一晶相通过放射线激励发光。
将在以下描述的实施例中阐明本发明的其它方面。
发明的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获得具有相分离结构并且自身具有光学波导功能的闪烁体,该相分离结构包含第一晶相和第二晶相的两种相,第一晶相包含具有单向性的多个柱晶,第二晶相覆盖第一晶相的侧面。作为结果,使得不需要诸如在制造常规的闪烁体中需要的切割工艺和间隔物形成工艺的工艺。此外,可以获得具有简单结构的放射线检测器,其可仅通过将闪烁体设置为面向以阵列形式布置的光电检测器而被使用。
参照附图阅读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闪烁体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A和2B是根据本发明的闪烁体的截面的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的图像。
图3A、3B、3C和图3D是根据本发明的闪烁体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的图像。
图4A和4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闪烁体的激励光谱和发射光谱的示图。
图5A和5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闪烁体的激励光谱和发射光谱的示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放射线检测器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7A和7B是分别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闪烁体的光学波导特性的示图。
图8A和8B是根据本发明的闪烁体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的图像。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闪烁体的发射中心浓度与发光量之间的关系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62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