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分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40487.5 | 申请日: | 201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8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斋藤佳明;中村和弘;铃木直人;折桥敏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主分类号: | G01N35/04 | 分类号: | G01N35/04;G01N3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丁文蕴;王莉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分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血液或者尿液等的生物样本的定性、定量分析的自动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具备在架等设置检测体,并向分析部搬运的单元的自动分析装置中,在将紧急检测体向装置设置时,期望比普通的患者检测体优先开始分析。因此,已知有具备用于使等待分析的检测体退避的缓冲部,若投入安装有紧急检测体的架,则使等待分析的检测体向缓冲部退避,并且紧急检测体架能够超过缓冲部内的架优先地开始分析的自动分析装置。
在从缓冲部到检测体分取位置的距离较长的情况下,通常在从缓冲部到检测体分取位置的搬运路线上搬运多个架,以便能够连续地分析检测体。可是,在投入紧急检测体架的情况下,若在到检测体分取位置的搬运路上存在有很多的架,则在搬运路上的检测体全部分析之后才会开始紧急检测体的分析,致使紧急检测体的分析延迟。为了将设于装置的紧急检测体优先地搬运至检测体分取位置,需要将未进行检测体分取的多个架再次返回缓冲部这样的处理。
可是,在连接缓冲部和检测体分取位置的路线是一条的自动分析装置中,搬入和搬出为同一路线,所以若在从检测体分取位置向缓冲部的架输送定时重叠从架投入部向缓冲部的架输送、从缓冲部向架存放部的架输送、从缓冲部向检测体分取位置的架输送、任意一个的输送控制,则在将架返回缓冲部的控制中产生等待时间。尤其在从一个缓冲部向多个不同的分析部搬运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由于缓冲部和检测体分取位置之间的架输送控制增加,所以即使投入紧急检测体架,也不能立刻将未进行检测体分取的等待状态的架返回缓冲部的可能性高。
于是,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的方法,即,在自动分析装置中用于处理分析前的检测体的检测体搬运系统中,为了立刻开始紧急检测体的处理,而限制在将投入系统的架向搬运路上搬运时搬入的架数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760800号公报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检测体搬运系统,是对投入系统的检测体实施离心分离、开塞、分注、闭塞等的规定的处理的装置。因此,各个检测体的处理所需的时间的波动较小,如果限制搬入的检测体数量,则能够使紧急检测体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在某程度的时间范围内。
可是,在将执行每个检测体委托的分析项目的自动分析装置或者将多个自动分析装置用搬运线路连接的自动分析系统的情况下,由于各检测体委托的分析项目数不同,所以直到搭载在一个架的检测体的分取全部结束所需的时间各种各样。换句话说,在某检测体委托有很多分析项目的情况下,需要将该检测体分注到与该检测器所委托的分析项目数相同的反应容器,所以若与被委托的分析项目少的检测体相比较,则如此地从分注开始到分注结束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即使限制搬入分析部的架数量,根据该架内的检测体所委托的项目数,作为结果,存在到分注结束之前所需的时间无法缩短的情况。
另外,若是限制搬入的架数量的方式,则存在在分析结果的迅速的报告所要求的紧急架的结果报告中产生大幅的延迟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将紧急检测体向装置设置的情况下,无需进行架的替换,而迅速且高效地向分析装置搬运,并能够着手于紧急检测体的分析的自动分析装置。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代表的本发明的构成如下。
即,其特征在于,具备:投入部,其供收容检测体的检测体容器投入;存储单元,其存储每个检测体所委托的分析项目或者分析项目数;检测体处理部,其具有根据存储于上述存储单元的分析项目或者分析项目数,吸引上述检测体的一部分并向其他容器排出的喷管;以及搬运单元,其将上述检测体容器搬运至喷管所进行吸引的吸引位置,上述搬运单元在新的检测体投入到上述投入部的情况下,根据在该新的检测体之前预定分注的其他的检测体所委托的分析项目中的、用上述喷管的吸引未完成的分析项目数(剩余分析项目数),控制该新的检测体的搬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未经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404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