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42231.8 | 申请日: | 201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16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一玉;上田晋司;山口敦仁;秋山仁;夏盈菁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9/02 | 分类号: | B61D19/02;E05F15/655;E05F15/635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双开的双扇推拉式的门且能够确保可适用于高速车辆的气密状态的车辆用门装置。门开闭驱动机构(12)设置于双开的双扇推拉式的门(11)的上方,用于对门(11)进行开闭驱动。车宽方向引导机构(15)随着门开闭驱动机构(12)的工作而以使门(11)沿车宽方向移动的方式引导门(11)。在门(11)处于全闭位置的状态下,第1推压机构(16)通过在门尾侧将门(11)向车宽方向的外侧推压而将门(11)朝向车体按压。第2推压机构(17)设置于门(11)的下方,在门(11)处于全闭位置的状态下,第2推压机构(17)通过在门头侧将门(11)向车宽方向的外侧推压而将门(11)朝向车体按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于车辆的乘降口的车辆用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设置于车辆的乘降口的车辆用门装置,公知有塞拉式的门装置和门室式的门装置。塞拉式的门装置构成为能进行门的开闭动作和使门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移动的塞拉动作的门装置。门室式的门装置构成为能在全开位置将门收纳于门室内的门装置。
并且,有时将上述那样的塞拉式或门室式的门装置应用于高速车辆。此时,为了抑制在进入隧道时等情况下的气压的剧烈变化,门装置构成为具有能够朝向车辆的车体按压门或能够将门拉入的气密门构造的门装置。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高速车辆用的门室式的门装置。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设有包括1扇单扇推拉门和用于将该单扇推拉门朝向乘降口的周缘部按压的4个门按压装置在内的气密门构造的门装置。上述门按压装置构成为设置于车体的框架并利用工作缸的推压力将单扇推拉门按压于乘降口的周缘部。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地铁等通常的车辆所使用的车辆用门装置。该车辆用门装置没有设置气密门构造,但设有成对设置的、能够使乘降口开闭的双开的双扇推拉式的门。通过使用设有这样的双开的双扇推拉式的门的车辆用门装置,能够使大量的乘客在短时间内进行顺畅地乘降。
日本特开2005-132353号公报
日本特开2008-121244号公报
在高速车辆中,若能够使用设有双开的双扇推拉式的门的车辆用门装置,则能够使大量的乘客在短时间内进行顺畅地乘降。然而,在高速车辆的情况下,需要设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的气密门构造的车辆用门装置。并且,由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辆用门装置是对1扇单扇推拉门进行开闭驱动的门装置,因此,难以被用作具有双开的双扇推拉式的门的门装置的气密门构造。另外,即使在将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气密门构造应用于具有双开的双扇推拉式的门的门装置的情况下,也难以确保门的闭方向上的作为端部侧的门头侧的气密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开的双扇推拉式的门且能够确保可适用于高速车辆的气密状态的车辆用门装置。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第1技术方案的车辆用门装置,其设置于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车辆用门装置包括:双开的双扇推拉式的门,其成对设置,能够沿着上述车辆的侧壁在该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移动而对上述乘降口进行开闭;门开闭驱动机构,其设置于上述门的上方和下方中的一方,用于对上述门进行开闭驱动;车宽方向引导机构,其随着上述门开闭驱动机构的工作而以使上述门沿作为上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的车宽方向移动的方式引导上述门;以及第2推压机构,其设置于上述门的上方或下方,在上述门处于全闭位置的状态下,该第2推压机构通过在上述门的闭方向上的作为端部侧的门头侧将上述门向上述车宽方向的外侧推压而将该门朝向上述车体按压。该车辆用门装置可以是设置于车辆的乘降口,还可以包括第1推压机构,在上述门处于全闭位置的状态下,该第1推压机构通过在上述门的开方向上的作为端部侧的门尾侧将该门向上述车宽方向的外侧推压而将该门朝向上述车辆的车体按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未经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422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