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造电池电极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80042526.5 | 申请日: | 201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2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中岛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NEC能源元器件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139 | 分类号: | H01M4/139;H01M4/13;H01M10/0525;H01M10/0585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秦琳;刘春元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电池 电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电池电极的方法,并且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制造具有其中在薄集电体上形成有电极活性材料的配置的电池电极的方法。
背景技术
如下制造锂离子电池等的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形成其中正极电极混合物和负极电极混合物被分别施加到正极集电体和负极集电体的金属箔表面上的施加部分和非施加部分,后面是干燥,以及将作为结果而产生的正极集电体和负极集电体中的每一个切割成均具有预定尺寸的块。
与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的切割过程并行地,从相应的正极集电体和负极集电体的非施加部分切割用于建立与相应的正极集电体和负极集电体的电传导的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引线片(lead tab)(参见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02-252023A。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与通过将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活性材料施加到金属箔集电体上而获得的正极电极基体材料和负极电极基体材料的切割过程并行地整体地形成正极电极活性材料非施加部分中的正极电极引线片和负极电极活性材料非施加部分中的负极电极引线片的方法能够消除将引线片分别接合到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的过程。
图6A至6C是用于解释传统的电极切割方法的视图。
图6A是用于解释正极电极基体材料的平面图。图6B和6C均是用于解释使用切割装置来切割正极电极基体材料的切割过程的横截面图。
在图6B和6C中图示出沿着图6A的经过正极电极基体材料102的正极电极引线片形成部分113的线C-C’截取的横截面图。
如图6B中所图示的那样,正极电极基体材料102以其在其两个表面处被保持在上部剥离器(upper stripper)510与下部剥离器(lower stripper)530之间且被铁砧540支承的状态被安装到切割装置500。
正极电极基体材料102被固定,其中正极电极100的充当电池反应部分的正极电极部分110的两个表面被保持在上部剥离器510与下部剥离器530之间。
在上部剥离器510的两端上提供的切割刀片520和522下降,并且同时下部剥离器530上升,由此,将待切割的用于正极电极的材料切断。
正极电极引线片形成部分113未在其两个表面处被保持在上部和下部剥离器510和530之间,并且因此当被切割刀片520切割时会受到在切割刀片520的移动方向上的力,使得正极电极引线片形成部分113可能变形或者变得褶皱,如图3C中所图示的那样。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电池电极的方法,其能够在与通过将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活性材料施加到金属箔集电体上而获得的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基体材料的切割过程并行地在正极电极活性材料非施加部分和负极电极活性材料非施加部分中分别整体地形成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引线片时提供具有有着优良质量的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的堆叠二次电池,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根据电池电极制造方法制造的电池。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已经完成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电池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电池电极从包括施加部分和非施加部分的带状电极分离,使得该非施加部分变成电极引线片,在该施加部分中在集电体上形成有活性材料,在该非施加部分中未在集电体上形成有活性材料,其中,从带状电极切掉电池电极,其中使施加部分的集电体表面和将变成电极引线片的非施加部分的集电体表面保持在同一平面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电池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具有期望尺寸的电极从其中活性材料被间歇地施加到集电体上的带状电极分离,其中,该带状电极包括第n施加部分、邻接该第n施加部分的第n非施加部分以及在该第n施加部分邻接该第n非施加部分的一侧的相反侧邻接第该n非施加部分的第(n+1)施加部分(n是正整数),以及从带状电极切掉电池电极,至少包括该第n施加部分、该第n非施加部分以及该第(n+1)施加部分。
在本发明中,电池电极的第(n+1)施加部分被切掉。
在本发明中,电极是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EC能源元器件株式会社,未经NEC能源元器件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425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