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M2M设备组中的数据传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43112.4 | 申请日: | 201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25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16 |
发明(设计)人: | 郑仁旭;李旭峰;郭真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B7/26 | 分类号: | H04B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吕俊刚;刘久亮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m2m 设备组 中的 数据传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M2M设备及其空闲模式操作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使用M2M组代表(GD)的网络重入方法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MTC)
以下,将简要描述机器对机器(M2M)通信(或机器类型通信(MTC))。
机器对机器(M2M)通信,顾名思义,可以表示电子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换句话说,M2M通信可以表示对象之间的通信。通常,M2M通信可以表示电子设备之间的有线或无线通信或者人控制的设备与机器之间的通信,但是它还可以用来特指电子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即机器之间的无线通信的含义。用在蜂窝网络中的M2M终端相比典型终端可能具有较低的性能或能力。
小区内可以存在大量终端,并且可以基于终端的类型、等级、服务等将这些终端彼此区分开。
例如,基于它们的操作类型,终端可以大体上分为人类型通信(HTC)终端和机器类型通信(MTC)终端。机器类型通信(MTC)可以包括M2M终端之间的通信。这里,人类型通信(HTC)可以表示信号的发送由人来决定的信号发送和接收,而MTC可以表示信号的发送由其本身触发或者由每个终端发生的事件触发或者周期性触发,而不需要人的干预。
此外,如果考虑了机器对机器(M2M)通信(或者机器类型通信(MTC)),那么终端的整体数量会剧增。基于支持服务,M2M终端可以具有以下特征:
1、小区内大量终端
2、低数据量
3、低频发送(可以具有周期性)
4、数据数量有限的特性
5、对时延不敏感
6、具有低移动性或者是固定的
此外,M2M通信可以用在各种领域,诸如保护的访问和监视、追逐和探索、公共安全(紧急情况、灾难)、支付(自动贩卖机、售票机、停车计时器)、健康关怀、远程控制、智能电表等等。
空闲模式
空闲模式是即使当终端漫游在具有跨越广泛区域的多个基站的无线链路环境中也能够周期性地接收下行链路广播消息而不需要向特定基站登记的机制。
空闲模式是一种仅执行下行链路同步以暂停所有正常操作和切换(HO),并接收寻呼消息的状态,该寻呼消息是仅针对预定间隔的广播消息。寻呼消息是用于指示对终端的寻呼动作的消息。例如,寻呼动作可以包括测距操作、网络重入等等。
空闲模式可以由终端发起或者由基站发起。换句话说,终端可以向基站发送取消登记请求(DREG-REQ)消息,并接收响应于该取消登记请求(DREG-REQ)消息的取消登记应答(DREG-RSP)消息,从而进入空闲模式。此外,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取消登记请求(DREG-REQ)消息或取消登记命令(DREG-CMD),从而进入空闲模式。
当终端在空闲模式下的可用间隔(AI)期间接收到与该终端本身相对应的寻呼消息时,该终端通过与该基站的网络进入过程而切换到连接模式以发送和接收数据。
测距
当访问网络时,用户终端与基站执行测距过程。该测距过程是用于在该用户终端和基站之间控制“时间偏移”、“频率偏移”等,以及交换信息,诸如管理信息的过程。该用户终端可以通过这样的测距过程来访问相关的网络,以及甚至当通过切换过程移动到目标基站时执行测距过程。
此外,当通信系统从表现为该用户终端的能耗降低机制的空闲模式转换为正常工作模式时,应该通过在针对正常工作模式下工作的转换时间点上选择最佳基站来尝试网络访问,即使在该时间执行了测距过程。采用这种方式,针对各种目的来执行该测距过程。
该测距过程的步骤可以典型地分为码测距和RNG-REQ消息测距,并且仅有码测距可以独立地执行,并且该码测距和RNG-REQ消息测距可以被顺序地结合并执行。
在描述码测距时,该码测距可以使用以下方法实现:用户终端发送特定的CDMA码,而感知到该CDMA码的基站使用RNG-RSP消息来应答。基站针对该基站本身感知到的CDMA码索引来确定是否需要控制相关用户终端的“时间偏移”、“频率偏移”以及能耗,并且通过RNG-RSP消息来发送该结果。该用户终端通过接收该RNG-RSP消息来确定由该用户终端本身尝试的该码测距是否成功,并且然后执行所需的偏移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431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