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测量在连续的流动不混溶液体或具有夹带气相的液体中电磁辐射吸收光谱的流动池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43363.2 | 申请日: | 2012-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2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马克·埃里克·纳尔逊;阿尔卡德·萨穆伊洛维奇·德克曼;安德雷·弗拉基米罗维奇·济年科夫;阿列克谢·列昂尼多维奇·莫斯克温;卢博夫·鲍里索夫纳·德罗兹多瓦 | 申请(专利权)人: | 沙特基础创新塑料IP私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05 | 分类号: | G01N21/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张英 |
地址: | 荷兰贝尔根***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测量 连续 流动 溶液 具有 夹带 液体 电磁辐射 吸收光谱 | ||
1.一种用于在线吸收测量包含液相和/或气相的不混溶过程相的流动池,包括:
包含与测量仪器可操作通讯的入口窗口和出口窗口的主体;以及
将所述流动池的内部划分为三个(3)或更多具有入口和出口的容器的一系列隔板,其中,所述容器彼此串联连接,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容器配备有多孔膜以促进所述不混溶过程相的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动池,其中,所述膜位于所述流动池的所述第一容器中,并且其中,所述多孔膜是氟化材料和/或硅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流动池,其中,存在至少两个用于测量分离的轻相的连通容器。
4.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流动池,其中,存在至少四个用于在两个液相和/或气相中进行测量的连通容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流动池,其中,所述流动池被设计为利用紫外电磁辐射、可见电磁辐射和/或红外电磁辐射测量。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流动池,进一步包括快速回路旁路线路。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流动池,其中,所述测量仪器是拉曼光谱仪、荧光光谱仪、折射率测量、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质谱仪以及包括上述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动池,其中,所述测量仪器包括远程光谱仪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动池,其中,所述远程光谱仪器利用光纤缆线。
10.一种进行包含液相和/或气相的不混溶相的在线吸收测量的方法,包括:
使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流动池与包含所述不混溶相的过程流体相关联;以及
进行所述不混溶相的测量。
11.一种进行不混溶流体相的在线吸收测量的方法,包括:
将所述不混溶流体引入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流动池;
在所述流动池内部使用多孔膜和隔板分离所述不混溶流体相;以及
进行所述分离的不混溶流体相的测量。
12.一种进行包含液相和/或气相的不混溶相的在线吸收测量的方法,包括:
使流动池与包含所述不混溶相的过程流体相关联;以及
进行所述不混溶相的测量;
其中,所述流动池包括包含与测量仪器可操作通讯的入口窗口和出口窗口的主体;和将所述流动池的内部划分为三个或更多具有入口和出口的容器的一系列隔板,其中所述容器彼此串联连接,并且其中第一容器配备有多孔膜。
13.一种进行不混溶流体相的在线吸收测量的方法,包括:
将所述不混溶流体引入至流动池;
在所述流动池内部使用多孔膜和隔板分离所述不混溶流体相;以及
进行所述分离的不混溶流体相的测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流动池包括
包含与测量仪器可操作通讯的入口窗口和出口窗口的主体;以及
将所述流动池的内部划分为三个或更多具有入口和出口的容器的一系列隔板,其中,所述容器彼此串联连接;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容器配备有多孔膜。
15.根据权利要求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连续的基础、间断的基础或预编程或设置的基础上进行所述测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2-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测量是光谱法、折射率测量、色谱法、色谱法、频谱法或包括上述中的至少一个的组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0-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连续的基础上进行所述测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0-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间断的基础上进行所述测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0-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预编程或设置的基础上进行测量。
20.根据权利要求10-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不混溶流体是包含过氧化氢异丙苯的异丙苯氧化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沙特基础创新塑料IP私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沙特基础创新塑料IP私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4336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