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强磁性氮化铁颗粒粉末的制造方法、各向异性磁铁、粘结磁铁和压粉磁铁无效
申请号: | 201280045918.7 | 申请日: | 2012-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4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真平;高野干夫;高桥研;小川智之;小林齐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户田工业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F1/06 | 分类号: | H01F1/06;B22F1/00;B22F1/02;H01F1/08;H01F4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性 氮化 颗粒 粉末 制造 方法 各向异性 磁铁 粘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强磁性氮化铁颗粒粉末、特别是涉及微粒的强磁性氮化铁颗粒粉末的制造方法。另外,本发明还涉及包括利用该制造方法制造的强磁性氮化铁颗粒粉末的各向异性磁铁、粘结磁铁和压粉磁铁。
背景技术
现在,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空调和洗衣机等的家用电器等随处可见,作为需要功率-扭矩的电动机用的磁铁,使用Nd-Fe-B系磁性粉末、成型体。但是,目前Nd-Fe-B系磁铁材料的作为磁铁存在理论界限。
并且,在原料成本低廉和放射性同位素含有率低等方面极具吸引力的稀土类元素原料,其进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出现所谓的“中国风险”的重大问题。因此,不含稀土族的Fe16N2等Fe-N系化合物备受瞩目。
Fe-N系化合物中,已知α″-Fe16N2是将固溶有氮的马丁体或铁氧体长时间退火时结晶析出的亚稳态化合物。该α″-Fe16N2的结晶是bct结构,期待作为具有大的饱和磁化的巨大磁性物质。但是,如通常的亚稳态化合物那样,以化学方法将该化合物以单独分离的粉末合成的报告极少。
迄今为止,为了得到α″-Fe16N2单相,尝试了蒸镀法、MBE法(分子束外延法)、离子注入法、溅射法、氨氮化法等各种方法。但是,生成更稳定的γ′-Fe4N或ε-Fe2~3N,并且出现马丁体(α′-Fe)或铁氧体(α-Fe)样金属的共晶,单独分离制造α″-Fe16N2单一化合物存在困难。虽然以部分薄膜状态得到了α″-Fe16N2单一化合物,但薄膜在磁性材料中的应用存在限度,不适合在更广泛的用途中展开。
作为关于α″-Fe16N2的现有技术,提出了下述技术。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400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27731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8411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10894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8-103510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7-335592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7-258427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7-134614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07-36027号公报
专利文献10:日本特开2009-249682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M.Takahashi,H.Shoji,H.Takahashi,H.Nashi,T.Wakiyama,M.Doi,and M.Matsui,J.Appl.Phys.,Vol.76,pp.6642-6647,1994.
非专利文献2:Y.Takahashi,M.Katou,H.Shoji,and M.Takahashi,J.Magn.Magn.Mater.,Vol.232,p.18-26,2001.Y.Takahashi,M.Katou,H.Shoji,and M.Takahashi,J.Magn.Magn.Mater.,Vol.232,p.18-26,200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11和非专利文献1、2记载的技术中,还尚不充分。
即,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对存在有表面氧化覆膜的铁颗粒进行还原处理后,进行氮化处理,得到Fe16N2,但没有考虑到提高最大磁能积的问题。另外,氮化反应需要长时间,难以说在工业上适用。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对氧化铁粉末进行还原处理生成金属铁粉末,对得到的金属铁粉末进行氮化处理得到Fe16N2,但是很难说是适合作为用作磁记录介质用磁性颗粒粉末的、希望具有高的最大磁能积BHmax的硬磁性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户田工业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东北大学,未经户田工业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459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