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备螺旋电极体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52629.X | 申请日: | 2012-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1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上野宗一郎;川又淳;古小路佳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6/02;H01M10/0587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李逸雪 |
地址: | 日本大阪府守***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备 螺旋 电极 电池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螺旋电极体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螺旋电极体的正负电极板隔着隔离板卷绕为螺旋状。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型电脑等移动信息终端的驱动电源、家庭用蓄电系统或者混合动力汽车(HEV、PHEV)、电动车辆(EV)用的驱动电源,锂离子二次电池、镍氢二次电池等二次电池被广泛利用。特别地,由于隔着隔离板将正负电极板卷绕为螺旋状的螺旋电极体的正负电极板的对置面积大,使用其的二次电池容易取出大电流,因此被广泛用于上述用途。
通常,通过在使用卷芯来卷绕正负电极板以及隔离板后,去除卷芯而制作螺旋电极体。在此制法中,在去除卷芯时,存在卷绕在最内周的电极元素(隔离板或者正负电极板)被卷芯拉伸并向外侧偏移的情况。若产生这样的卷绕偏移,则会内部短路、螺旋电极体成为规定尺寸以外等,制造成品率降低。
作为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具有在卷芯上涂敷脱模剂的方法。若在卷芯上涂敷脱模剂,则由于卷芯表面的润滑性变好,因此提高从卷芯的脱离性提高。但是,脱模剂的涂敷效果随着卷芯的使用降低。因此,需要定期地进行在卷芯上涂敷脱模剂的维护操作,由于该维护操作,会产生制造效率的降低、操作失误的机会增加的问题。此外,在操作时会产生异物混入等新的问题。
作为涉及螺旋电极体卷绕的技术,例如有专利文献1、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0764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成05-2991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使用卷芯将通过将为了集电用而安装导线的正极板以及负极板隔着隔离板进行缠绕,从而构成极板群,并去除卷芯的极板缠绕工序中,在从极板群的群上部或者群底部的极板宽度露出的隔离板内,至少对从最内周起的2周进行部分热焊的技术。根据该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在极板群的缠绕中,能够增加缠绕速度,使内周隔离板量减少,并且缩小集电用的导线的位置偏差的角型非水电解液电池的制造方法。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在将由微多孔性高分子薄膜构成的隔离板夹在电极卷绕用的分割栓的分割槽并开始卷绕,进一步地通过按照带状的正极与负极相互不接触的方式来使该隔离板介于之间并进行卷绕,从而制造圆筒型螺旋式电池的情况下,在将隔离板夹在分割栓的分割槽并开始卷绕之前,预先以其软化点以上、熔点未满的温度对与隔离板的分割栓连接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热处理的技术。根据该技术,在制造圆筒型螺旋式电池时,能够不对电池特性产生负面影响,并能够将以分割栓为中心卷绕的螺旋式电极结构体容易地从分割栓分离。
然而,即使使用专利文献1或者2的技术,在不需要繁琐工序的情况下,不能够防止向卷芯拉伸并产生偏移。
本发明鉴于上述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需要繁琐的工序、定期的维护的情况下,能够对随着卷芯从螺旋电极体的去除而产生的卷绕偏移进行抑制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与具备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螺旋电极体的电池的制造方法有关的本发明,如下构成。
一种具备螺旋电极体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具备:在卷芯缠绕隔离板,形成所述隔离板重合2重以上的区域的缠绕工序;在所述隔离板重合2重以上的区域,按压形成凸部的夹具,并相互压接该区域的隔离板的压接工序;在所述压接工序之后,向所述卷芯供给正极板以及负极板,隔着所述隔离板将所述正电极板以及所述负电极板卷绕为螺旋状的卷绕工序;在所述卷绕工序之后,从卷绕为螺旋状的卷绕体去除所述卷芯,并形成螺旋电极体的卷芯去除工序。
在本结构中,在对正极板以及负极板(正负电极板)进行卷绕之前,仅将隔离板缠绕在卷芯,形成隔离板重合2重以上的区域,并且,在该隔离板重合2重以上的区域,对形成凸部的夹具进行按压,并相互压接该区域的隔离板。由此,与卷芯直接接触的隔离板位于其外周侧,与不和卷芯直接接触的隔离板压接。其结果,然后在将卷芯从被卷绕为螺旋状的电极体去除时,在卷芯卷绕为螺旋状的卷绕体在一体地行动,显著地抑制隔离板被向卷芯拉伸并产生偏移的情况。
此外,在本方法中,由于不需要定期的维护操作,因此不会产生基于上述维护的新的不方便。
这里,作为形成在夹具的凸部,最好是前端尖细形状的凸部。此外,最好使用形成多个小凸部的夹具,其中,该凸部的根部直径为5~30mm,凸部的高度为0.1~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526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