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定位增强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53096.7 | 申请日: | 2012-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06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崔杰;肖登坤;陈翔;韩静;李安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336 | 分类号: | H04B17/336;H04B17/345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29 | 代理人: | 毛威,肖鹂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 增强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以及在具体实施例中,涉及用于实施定位增强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演进型全球陆地无线接入(E-UTRA)系统中,增强型服务移动定位中心(e-SMLC)使用来自目标用户设备(UE)的定位相关测量结果来定位该UE。利用小区参考信号(CRS)测量用于增强型小区ID(e-CID)、射频模式匹配(RFPM)和观察到达时间差(OTDOA)定位方法。对于e-CID,UE将UE接收-发射(Rx-Tx)时间差、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报告给网络,但不报告小区参考信号(CRS)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或Es/Iot)。在没有CRS SINR的情况下,网络无法了解目标UE正经历的实际条件,因此,UE在较差无线条件(例如,强干扰条件)下报告的定位测量结果很有可能在定位服务器的UE位置计算中使用,从而导致定位误差。
对于RFPM,报告的RSRP或RSRQ用于指纹映射。然而,与e-CID方案类似,UE将RSRP和RSRQ报告给网络,但不报告CRS SINR(或Es/Iot),因此,网络无法分辨哪个RSRP和RSRQ测量可用于定位。如果网络使用具有较低或极低SINR的RSRP测量结果,该RSRP的测量误差可能很大并且降低了定位性能。对于OTDOA,报告的参考信号时间差(RSTD)用于OTDOA定位。然而,不同小区的定位参考信号(PRS)SINR不提供给网络。如果e-SMLC使用了所有报告的RSTD,来自较低或极低PRS SINR小区的RSTD可以对定位精度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为定位计算考虑SINR条件有利于提高定位精度。
发明内容
在一项实施例中,一种由用户设备实施的用于进行定位计算的方法包括接收来自网络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阈值用于过滤定位测量,进行多个定位测量,将不满足所述SINR阈值的各测量从所述定位测量中移除,以及将满足所述SINR阈值的剩余定位测量发送到所述网络。
在另一项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支持定位计算的用户设备包括一种处理器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所述程序包括可进行如下操作的指令:接收来自网络的SINR阈值用于过滤定位测量、进行多个定位测量、将不满足所述SINR阈值的各测量从所述定位测量中移除,以及将满足所述SINR阈值的剩余定位测量发送到所述网络。
在另一项实施例中,一种由网络部件实施的用于进行定位计算的方法包括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多个定位测量和多个对应SINR,将对应SINR小于或等于预定SINR阈值的各测量从所述定位测量中移除,以及使用对应SINR大于所述SINR阈值的剩余定位测量用于定位计算。
在另一项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支持定位计算的装置部件包括一种处理器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所述程序包括可进行如下操作的指令: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多个定位测量和多个对应SINR,将对应SINR小于或等于预定SINR阈值的各测量从所述定位测量中移除,以及使用对应SINR大于所述SINR阈值的剩余定位测量用于定位计算。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发明及其优点,现在参考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其中:
图1示出了无线系统的示例。
图2示出了用于在无线网络中进行定位的实施例方法。
图3示出了用于在无线网络中进行定位的另一实施例方法。
图4为实施例通信设备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详细论述当前优选实施例的制作和使用。然而,应了解,本发明提供可在各种具体上下文中体现的许多适用的发明性概念。所论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说明用以实施和使用本发明的具体方式,而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UE Rx-Tx时间差测量、RSRP/RSRQ测量以及RSTD测量的精度要求在3GPP规范TS36.133第9节(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中规定,如下表1、2和3所示。
表1 UE Rx-Tx时间差测量精度
表2 RSRP同频绝对精度
表3 RSTD同频绝对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530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