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53477.5 | 申请日: | 2012-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8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金宰显;申景茂;李泓瞮;张伦珠;陈善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三养社 |
主分类号: | C08G77/448 | 分类号: | C08G77/448;C08L83/10;C08G64/00;C08L6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陈季壮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硅氧烷 聚碳酸酯 共聚物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其中构成该共聚物的硅氧烷单体的分子量维持在特别高的水平和因此在甚至低硅氧烷含量的情况下,可实现优良的低温抗冲击性,和维持共聚物的粘度在低的水平和因此可改进流动性与可模塑性;和涉及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例如拉伸强度,抗冲击性,等,且还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耐热性和光学透明度。因此,它被广泛地用于许多工业中。然而,尽管聚碳酸酯在室温下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但其抗冲击性在低温下快速变糟。
为了改进这一缺点,研究了各种聚合物,且已知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具有相对良好的低温抗冲击性。然而,目前使用的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常规地要求高含量的硅氧烷,以显示低温抗冲击性,和因此制造成本必然增加。另外,它们的问题是流动性和可模塑性因该共聚物分子量的增加而劣化。
因此,需要开发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它可显示出低温抗冲击性,甚至在采用低硅氧烷含量的情况下,同时具有改进的流动性和可模塑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US2003/0105226A
发明公开
技术问题
本发明拟解决在以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牵涉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提供在甚至采用低硅氧烷含量的情况下,显示出优良的低温抗冲击性,同时具有改进的流动性和可模塑性的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
该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它包括下述化学式1a或化学式1的羟基封端的硅氧烷和下述化学式4的聚碳酸酯嵌段作为重复单元,其中羟基封端的硅氧烷的数均分子量为2,500至15,000:
[化学式1a]
[化学式1]
在另一方面中,本发明提供制备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混合数均分子量为2,500至15,000的羟基封端的硅氧烷和低聚的聚碳酸酯的步骤;使羟基封端的硅氧烷和低聚的聚碳酸酯在界面反应条件下反应以形成聚硅氧烷-聚碳酸酯中间体的步骤;和通过使用第一聚合催化剂聚合该中间体的步骤。
发明的有益效果
通过包括具有在特别高含量内的控制分子量(或长度)的硅氧烷,根据本发明的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可有效地显示出低温抗冲击性,这是当硅氧烷含量低时显示不出的,且该共聚物的粘均分子量下降,从而导致在挤塑/注塑中流动性的改进和冷却时间减少。另外,制造成本可随保证低温抗冲击性所需的硅氧烷量减少而下降。
发明模式
下文,将更加具体地描述本发明。通过下述实施方案,本发明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将容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本文解释的实施方案,且可在其他形式中显现。提供本文引入的实施方案,为的是使所公开的内容彻底且全面,并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本发明的精神。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下述实施方案和实施例。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反应产物”是指通过使两种或更多种反应物反应而形成的物质。
另外,尽管为了说明聚合催化剂,本文使用了术语“第一”,“第二”等,但聚合催化剂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仅用于彼此区别聚合催化剂。例如,第一聚合催化剂和第二聚合催化剂可具有相同种类的催化剂或者不同种类的催化剂。
此外,在本文描述的化学式中,尽管用于表示氢,卤素原子和/或烃基等的英文字符“R”具有数值下标,但“R”不受这一下标限制。“R”独立地表示氢,卤素原子和/或烃基等。例如,即使两个或更多个“R”具有相同的数值下标,但这一“R”可代表相同烃基或不同烃基。此外,即使两个或更多个“R”具有不同的数值下标,但这一“R”可代表相同烃基或不同烃基。
[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Si-PC)]
本发明的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包括下述化学式1a或化学式1的羟基封端的硅氧烷和下述化学式4的聚碳酸酯嵌段作为重复单元。
[化学式1a]
在上述化学式1a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三养社,未经株式会社三养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534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尾气净化器及应用该净化器的汽车尾气净化系统
- 下一篇:安全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