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臭氧液生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80053560.2 | 申请日: | 2012-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3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藤田升;渡边圭一郎;尾崎正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F1/00 | 分类号: | B01F1/00;B01F5/10;C01B13/1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臭氧 生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成臭氧液的臭氧液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臭氧液生成装置具备臭氧产生器和气液混合器,使由臭氧产生器产生的臭氧气体与水等液体混合来生成臭氧液。臭氧液生成装置大致分为非循环型和循环型。非循环型的臭氧液生成装置使由臭氧产生器产生的臭氧气体与水等液体混合来生成臭氧液,并且将未溶入水等液体而残留的臭氧气体暂时积存于保存槽等封闭容器的内部,进行气体分解后排出到外部,或者通过臭氧过滤器等使其成为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的程度的臭氧浓度再排出到外部。
另一方面,如特开平2-207892号公报(专利文献1)记载的循环型的臭氧液生成装置采用如下方式:在生成臭氧液时回收未溶入水等液体而残留的臭氧气体,再次送到臭氧产生器,利用该回收的臭氧气体来生成浓度更高的臭氧气体。由臭氧产生器产生的大部分臭氧气体不会溶于水。因此,在非循环型的臭氧液生成装置中,臭氧液的生成效率不佳。而在循环型的臭氧液生成装置中,提高了臭氧气体的浓度,能提高臭氧液的生成效率。
图5是示出专利文献1记载的臭氧液生成装置的构成的系统图。如图5所示,专利文献1记载的臭氧液生成装置500具备:臭氧产生器501、气液混合器502、具有按气体和液体进行气液分离的功能的密封罐503以及连接密封罐503和臭氧产生器501的气体返送路504。在臭氧液生成装置500中,将利用密封罐503分离的臭氧气体通过气体返送路504经由除湿器505提供给臭氧产生器501。因此,能对排出气体中包含的未溶解的臭氧气体进行再利用。
在臭氧液生成装置500中,当以固定时间持续进行臭氧水的生成时,气体溶于水并排出到臭氧水生成装置的外部,因此,密封罐503内的气体的体积减少。因此,在臭氧液生成装置500中设有能检测封闭罐503内的气体的减少量的电平开关和控制从氧瓶到臭氧产生器501的氧的提供的控制电路,由此能稳定地持续进行臭氧水的生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平2-2078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为了在密封罐503内进行分离、再利用而送到臭氧产生器的臭氧气体的湿度高,所以有时水滴会附着于臭氧产生器501的电极。当水滴附着于电极时,放电效率降低,臭氧气体的生成效率降低。在臭氧液生成装置500中,为了防止该放电效率的降低而设有除湿器505,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装置的结构会变复杂并且装置成本变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循环型的臭氧液生成装置中,不用设置用于降低由气液分离器分离的臭氧气体的湿度的除湿器等特别机构就能高效率地产生臭氧的臭氧液生成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基于本发明的臭氧液生成装置具备:臭氧产生机构,其利用含有氧的气体来产生臭氧气体;气液混合机构,其将臭氧气体和液体混合来生成臭氧液;贮液槽,其对臭氧液进行气液分离;以及循环路径,其使气体在臭氧产生机构、气液混合机构和贮液槽之间循环。臭氧产生机构包括臭氧产生电极,在该臭氧产生电极中,包含金属体的圆柱状的轴和包含电介质的中空管在该轴的外周和该中空管的内周之间隔开间隙地配置成同轴状。在臭氧产生电极中,上述间隙为放电空间,含有氧的气体通过上述间隙,从而产生臭氧气体。
在基于本发明的臭氧液生成装置中,臭氧液生成装置不包括除湿机构。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轴由具有耐臭氧性和耐腐蚀性中的至少任一种的保护膜覆盖外周。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保护膜包含玻璃、氧化物或者氟。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循环型的臭氧液生成装置中,不用设置用于使由气液分离器分离出的臭氧气体的湿度下降的除湿器等特别机构就能高效率地产生臭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臭氧液生成装置的构成的系统图。
图2A是与交流电源连接的本实施方式的臭氧产生电极的纵截面的截面图。
图2B是本实施方式的臭氧产生电极的横截面的截面图。
图3A是比较例1的臭氧液生成装置中与交流电源连接的臭氧产生电极的纵截面的截面图。
图3B是比较例2的臭氧液生成装置中与交流电源连接的臭氧产生电极的纵截面的截面图。
图4是实验例的结果总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株式会社,未经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535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件光滑面抛光自动打磨机
- 下一篇:压缩机机架镗孔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