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填充在多个封闭体中的热存储材料存储和回收热能量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53716.7 | 申请日: | 2012-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03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发明(设计)人: | H.劳伯格;H.斯蒂伊斯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K3/12 | 分类号: | F01K3/12;F28D20/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李涛,何逵游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填充 封闭 中的 存储 材料 回收 能量 | ||
1. 一种热能量存储和回收装置,包括:
容器(105),其具有用于将热传递介质插入所述容器(105)的内部中的第一流体终端(110、210)和用于从所述容器(105)的内部取出所述热传递介质的第二流体终端(120、220),
热存储材料,其:
(a)用于在所述热能量存储和回收装置(100、200)处于第一操作模式时从所述热传递介质接收热能量,以及
(b)用于在所述热能量存储和回收装置(100、200)处于第二操作模式时将热能量释放至所述热传递介质,和
多个封闭体(130),各自被至少部分地填充有所述热存储材料的一部分,其中所述封闭体(130)在空间上配置在所述容器(105)内,使得
(i)能在所述第一流体终端(110、210)与所述第二流体终端(210、220)之间引导所述热传递介质的流动,并且
(ii)当所述热传递介质在所述第一流体终端(110、210)与所述第二流体终端(120、220)之间流动时,能在所述热传递介质与所述多个封闭体(130)之间获得直接的热接触。
2.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所述的热能量存储和回收装置,其中,
所述封闭体(130)至少部分地由纤维材料制成,特别是由玻璃纤维材料和/或由玄武岩纤维材料制成。
3.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热能量存储和回收装置,其中,
所述封闭体为管状结构(130)。
4.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所述的热能量存储和回收装置,其中,
在所述容器(105)内,所述管状结构(130)被配置在交错层(131、132、134、136)中,由此在每个层(131、132、134、136)内,所述管状结构(130)取向成相对于彼此平行,并且由此被分配给相邻层(131、132、134、136)的管状结构(130)取向成相对于彼此成一定角度。
5.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热能量存储和回收装置,其中,
被容纳在所述封闭体(130)内的热存储材料至少部分地是沙子。
6.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热能量存储和回收装置,其中,
所述封闭体(130)被密封材料密封。
7.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热能量存储和回收装置,其中,
所述容器(105)的外壁(105a)至少部分地由混凝土制成。
8.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所述的热能量存储和回收装置,其中,
所述外壁(105a)被包括隔热材料的隔热层隔热,所述隔热材料能够承受高于550摄氏度的温度。
9. 一种热能量存储和回收系统,包括: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热能量存储和回收装置(200),
与所述第一流体终端(210)连接的第一流体能量机器(260),和
与所述第二流体终端(220)连接的第二流体能量机器(270),
其中
所述第一流体能量机器(260)和所述第二流体能量机器(270)被构造成使得
(a)在所述热能量存储和回收装置(200)应该接收热能量的第一操作模式中,
- 所述第一流体能量机器(260)为所述热能量存储和回收装置(200)生成热能量,并且
- 所述第二流体能量机器(270)从所述热能量存储和回收装置(200)接收热能量,其中所生成的热能量大于所接收的热能量,以及
(b)在所述热能量存储和回收装置(200)应该释放热能量的第二操作模式中,
- 所述第一流体能量机器(260)从所述热能量存储和回收装置(200)接收热能量,并且
- 所述第二流体能量机器(270)为所述热能量存储和回收装置(200)生成热能量,其中所接收的热能量大于所生成的热能量。
10. 如前述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热能量存储和回收系统,进一步包括:
机械能量传输机构,其被连接在所述第一流体能量机器(260)与所述第二流体能量机器(270)之间,其中所述机械能量传输机构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流体能量机器(260)与所述第二流体能量机器(270)之间直接地交换机械能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公司,未经西门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5371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