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制备生理活性多肽复合物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80054295.X | 申请日: | 2012-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0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金大振;张明贤;金承洙;李钟守;崔宰赫;权世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美科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7K17/10 | 分类号: | C07K17/10;C07K17/08;C07K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赵蓉民;张全信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备 生理 活性 多肽 复合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使用有机溶剂将生理活性多肽与非肽聚合物通过共价键连接制备生理活性多肽和非肽聚合物的缀合物的方法,以及通过将该缀合物与载体连接制备生理活性多肽复合物以便提高生理活性多肽的体内持续时间和稳定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生理活性多肽因它们的低稳定性而容易变性并且被蛋白水解酶分解而容易通过肾脏或肝脏去除。因此,为了维持包含生理活性多肽作为药物活性成分的蛋白药物的血液浓度和效价,必须频繁地向患者施用该蛋白药物。然而,在向患者施用的蛋白药物主要为注射制剂形式的情况下,频繁注射以维持活性多肽的血液浓度可能导致患者过多的痛苦。为了解决此问题,已经在不断努力以通过增加蛋白药物的血液稳定性并更长时间维持血液药物浓度使药理学功效最大化。需要这种持续开发制剂以增加蛋白药物的稳定性并且同时将药物本身的效价维持在足够高的水平,以及在患者中不引起免疫反应。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稳定蛋白质和抑制与蛋白水解酶的接触以及通过肾脏的损失,已经使用了向蛋白药物的表面上化学添加具有高溶解度的聚合物诸如聚乙二醇(下文中称为PEG)的方法。已知PEG通过将PEG非特异性地结合至靶蛋白的特定位点或不同的位点以增加蛋白的溶解度来有效稳定蛋白质并防止蛋白的水解,并且不会导致任何不良副作用(Sada等,J.Fermentation Bioengineering71:137-139,1991)。然而,尽管这样的PEG结合可以增加蛋白稳定性,但其结果是显著降低了生理活性多肽的效价并且与增加PEG的分子量同时PEG与蛋白质的反应性下降,从而降低了结合率。因此,本发明人已经提供了通过用非肽聚合物将生理活性多肽和载体连接而形成的缀合物。然而,对以高产率和纯度制备该缀合物的方法的需求增加,并且现有的首先将载体与非肽聚合物缀合的方法的缺点是其产生巨大开支。
同时,胰岛素是由人胰腺的β细胞分泌的作为在控制机体内血糖水平方面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物质的多肽。在胰岛素不适宜分泌或分泌的胰岛素不适宜地在机体中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机体中的血糖不能被控制并且增加,由此诱发称为糖尿病的状态。如上所述的情况被称为2型糖尿病,并且其中胰腺不分泌胰岛素以增加血糖的情况被称为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用包含作为主要成分的化学物质的口服降糖药治疗,并且在某些患者中也用胰岛素治疗。另一方面,对1型糖尿病的治疗必须需要施用胰岛素。
目前广泛使用的胰岛素治疗是在餐前和餐后通过注射施用胰岛素的方法。然而,这种胰岛素治疗要求其不断地一天三次施用,并且因此导致很多痛苦和不便。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已经采用了各种尝试。其中之一是尝试通过增加肽药物的生物膜通透性通过口腔或鼻腔借助于吸入来将肽药物递送至体内。然而,与注射相比,此方法在体内的递送效率显著更低,并且因此在要求的条件下保持肽药物的体内活性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
此外,已经尝试了在皮下施用过量药物后延缓吸收的方法。据此,已经提出了仅通过每天单次施用来维持血液药物浓度的方法。一些目前已经被批准作为医药产品(例如,来得时(Lantus),Sanofi-aventis)并且施用于患者。已经进行了用脂肪酸来修饰胰岛素以加强胰岛素聚合物的结合并通过结合于施用部位处和血液中存在的白蛋白来延长持续时间的研究,并且使用此方法制备的药物已经被批准为医药产品(诺和平(Levemir),NovoNordisk)。然而,此类方法具有在施用部位处引起疼痛的副作用,并且另外每天单次注射的施用间隔对患者来说仍然是明显的负担。
此外,已经不断地进行努力以通过在肽药物吸收入机体后增加血液稳定性并且长时间地维持高水平血药浓度来使肽药物的效果最大化。需要这种持续开发肽制剂来提高肽药物的稳定性并且同时将药物本身的效价维持在足够高的水平,以及在患者中不引起免疫反应。这种肽药物制剂已经通过向肽的表面化学添加具有高溶解度的聚合材料诸如聚乙二醇(PEG)的方法来产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美科学株式会社,未经韩美科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542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