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组合物、固化物及光学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54734.7 | 申请日: | 2012-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0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大祐;本桥隼;松尾雄一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27/30 | 分类号: | B32B27/30;B32B27/00;C09J4/06;C09J133/00;C09J133/1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王海川;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紫外线 固化 树脂 组合 光学 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光学基材的贴合有用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将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显示装置与触控面板等位置输入装置组合而成的带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得到广泛利用。该带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具有以下结构:在显示装置上贴合有形成有透明电极的玻璃板或树脂制薄膜(例如触控面板)、玻璃制或树脂制的透明保护板。
已有在带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中的、显示装置与形成有透明电极的玻璃板或薄膜和/或玻璃或树脂制的透明保护板的贴合中使用双面粘合片的技术,但存在容易产生气泡的问题。作为替代双面粘合片的技术,提出了使用光固化型树脂组合物贴合的技术(专利文献1~3)。
另一方面,显示装置的薄型化和大屏幕化正在发展。例如,透明保护板变薄时,存在由于使用光固化型树脂组合物进行贴合时的固化收缩而使触控面板变形的问题。另外,在被胶粘物的材质与玻璃/丙烯酸树脂、玻璃/聚碳酸酯树脂等不同的情况下,由于热膨胀、吸湿性的差异,存在在耐湿热试验中胶粘面剥离或者玻璃破裂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提供抑制固化时的收缩、对基材的胶粘性和柔软性优良的固化物的光固化型树脂组合物,但专利文献1~3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光固化型树脂组合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0/027041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4838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11-5118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作为固化性优良、固化时的收缩小、固化物的透明性、与基材的胶粘性和柔软性优良的光学透明胶粘剂有用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组合物及使用该树脂组合物将至少两个基材贴合而得到的光学构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含有具有1500~30000的重均分子量的(甲基)丙烯酸聚合物和具有200g/eq.以上的(甲基)丙烯酸当量且具有2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组合物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以下(1)~(7)项。
(1)一种光学构件,其通过利用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层将至少两个基材贴合而得到,所述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组合物含有重均分子量为1500~30000的(甲基)丙烯酸聚合物(A)、(甲基)丙烯酸当量为200g/eq.以上且具有至少2个(甲基)丙烯酰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B)和光聚合引发剂(C)。
(2)如上述(1)所述的光学构件,其中,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组合物的固化收缩率为3%以下。
(3)如上述(1)或(2)所述的光学构件,其中,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组合物提供利用硬度计E型测定的柔软性的值小于20的固化物。
(4)如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构件,其中,该(甲基)丙烯酸聚合物(A)为通过使含有选自(甲基)丙烯酸可以具有羟基的碳原子数1~10烷基酯中的至少一种单体的单体聚合而得到的(甲基)丙烯酸聚合物。
(5)如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构件,其中,该(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B)为具有己内酯改性的二(甲基)丙烯酸酯或聚C3-C4亚烷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6)如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构件,其中,该(甲基)丙烯酸聚合物(A)为通过使含有选自(甲基)丙烯酸可以具有羟基的碳原子数1~10烷基酯中的至少一种单体的单体聚合而得到的(甲基)丙烯酸聚合物,该(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B)为具有己内酯改性的二(甲基)丙烯酸酯或聚C3-C4亚烷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7)如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构件,其中,该(甲基)丙烯酸聚合物(A)为通过使选自由(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羟基丁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聚合而得到的(甲基)丙烯酸聚合物,该(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B)为选自由己内酯改性的羟基特戊酸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四亚甲基二醇二丙烯酸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化药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化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547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