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280055200.6 | 申请日: | 2012-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0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细野刚;木村贵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三国 |
主分类号: | B60K11/04 | 分类号: | B60K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蔡丽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设于汽车前部的格栅开闭器等中使用的开闭装置,特别涉及组合致动器和风力辅助结构来进行开闭阀的开闭的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设于汽车前部的格栅开闭器根据情况来对开闭阀进行开闭,由此起到向发动机室取入空气来防止过热、在发动机工作时促进暖机、在高速行驶时降低空气阻力等效果。
开闭阀的开闭机构多种多样,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前格栅是利用来自前方的行进风而关闭的结构。这特别是在高速行驶时降低空气阻力方面起到效果。
并且,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格栅开闭装置是利用一个致动器来开闭多个格栅的结构,起到能够在期望时调节空气量这样的效果。
现有技术文件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8-1126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58-1393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对于利用行进风的结构,除了高速行驶时以外,格栅处于全开状态,因此对促进暖机没有帮助。并且,对于使用致动器的结构,当由于故障而在全闭状态下致动器不工作时,引起发动机过热的可能性变高。
因此,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闭装置,其有助于促进暖机和降低空气阻力,并具备即使致动器不工作也不会引起过热这样的故障保护功能。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开闭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开闭阀,其对空气口进行开闭;杆,其一端与所述开闭阀所具有的旋转轴连接,另一端与致动器连接;以及施力构件,其向打开所述开闭阀的方向施力,当开闭阀的开度在全开和规定的开度之间时,通过由致动器使所述杆转动来控制所述开闭阀的开闭,当开闭阀的开度在所述规定的开度和全闭之间时,所述开闭阀借助于行进风的风压来进行关闭。
这里,可以是,所述施力构件是在杆和旋转轴之间的连接位置设置的回位弹簧。并且,可以是,旋转轴和杆之间的连接是将凸部与长孔嵌合来进行的,所述长孔通过穿孔而设置于杆,所述凸部设于开闭阀的侧面且比所述长孔短,所述施力构件由该长孔和凸部形成,开闭阀利用自重而被朝向所述长孔的下方向施力。
并且,在这样的开闭装置是由多个开闭阀构成的情况下,可以是,具有将相邻的开闭阀的旋转轴彼此连结起来的连杆机构,所述杆和所述施力构件被设置在相同或不同的至少一个开闭阀,所述开闭阀联动地转动。另外,该连杆机构可以是利用连杆将与开闭阀的旋转轴连接的杆彼此连结起来的。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开闭装置在高速行驶时降低空气阻力、发动机工作时促进暖机方面起到效果,并起到即使致动器不工作了也不会维持全闭状态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回位弹簧作为施力构件的开闭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开闭装置的主视图和侧视图。
图3是开闭阀的剖视图,其中,(a)是全开状态,(b)是规定的开度状态,(c)是全闭状态。
图4是作为施力构件的回位弹簧的安装说明图。
图5是说明力的作用方向的图,其中,(a)是全开状态,(b)是规定的开度状态,(c)是全闭状态。
图6是利用长孔的开闭装置的立体图,其中,(a)是全开状态,(b)是规定的开度状态,(c)是全闭状态。
图7是利用长孔的开闭装置的主视图和剖视图,其中,(a)是全开状态,(b)是规定的开度状态,(c)是全闭状态。
图8是具有长孔的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使用回位弹簧作为施力构件的开闭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开闭装置的主视图和侧视图。
本实施例涉及在格栅开闭器中使用的开闭装置10。开闭装置10设于汽车的前部,是通过将开闭阀11的旋转轴16贯通框15而将开闭阀11安装成能够相对于框15转动的结构。另外,框15在被安装到汽车时,成为空气口的外缘。在该实施例1中,开闭阀11设有2个,但开闭阀11的个数不特别限制,是根据车的种类来决定的。并且,开闭阀11的形状在实施例中是板状,但不限定于板状,例如形成为适合于保险杠(bumper)形状那样的弯曲形状等,可以自由设定。旋转轴16具备与杆14a连接的连接部16a和限制杆14a的转动的限位器16b。另外,在杆14a和旋转轴16之间的连接位置设有施力构件,但对此在后面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三国,未经株式会社三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552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