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负载金属的载体、负载金属型催化剂、甲烷化反应设备和与其相关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57832.6 | 申请日: | 2012-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81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尾崎纯一;高桥海树;高桥卓也;神成尚克;小林里江子;斋藤直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立大学法人群马大学;日清纺控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J37/08 | 分类号: | B01J37/08;B01J23/755;B01J32/00;C01B3/5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72002 | 代理人: | 张海涛,于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负载 金属 载体 催化剂 甲烷 反应 设备 与其 相关 方法 | ||
1.一种用于负载金属的载体,其包含通过使含有有机物质和金属的原材料碳化而获得的碳化材料,
其中所述载体是用于负载对一氧化碳的甲烷化反应显示催化活性的金属,并且
其中所述载体当负载Ni作为显示催化活性的金属用于下面的XPS测量和CO程序升温脱附法时,所述载体具有∶
在大于853.5eV且小于或等于860eV的范围内的峰面积与在850eV或更大且小于或等于860eV的范围内的峰面积的比率是0.5或更大,所述峰面积通过对所述Ni的2p轨道的电子状态进行XPS测量而获得;并且
在40℃到800℃范围内的H2脱附量与在40℃到800℃范围内的CO脱附量的摩尔比是0.3或更大,所述H2脱附量通过H2程序升温脱附法获得,所述CO脱附量通过CO程序升温脱附法获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其中所述原材料中含有的金属是选自钪、钛、钒、铬、钴、镍、铜、锌、钇、钌、铑、钯、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其中所述对一氧化碳的甲烷化反应显示催化活性的金属包含选自以下的一种或多种:Ni、Ru、Rh、Pd、Pt、Ir、Cu、W、Cs、K、Na、Co、Fe、Ca、Mg、Ba、Sr和Li。
4.载体用于负载对一氧化碳的甲烷化反应显示催化活性的金属的用途,
其中所述载体包含通过使含有有机物质和金属的原材料碳化而获得的碳化材料,
其中所述载体当负载Ni作为对一氧化碳甲烷化反应显示催化活性的金属用于下面的XPS测量和CO程序升温脱附法时,所述载体具有∶
在大于853.5eV且小于或等于860eV的范围内的峰面积与在850eV或更大且小于或等于860eV的范围内的峰面积的比率是0.5或更大,所述峰面积通过对所述Ni的2p轨道的电子状态进行XPS测量而获得;并且
在40℃到800℃范围内的H2脱附量与在40℃到800℃范围内的CO脱附量的摩尔比是0.3或更大,所述H2脱附量通过H2程序升温脱附法获得,所述CO脱附量通过CO程序升温脱附法获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体用途,其中所述原材料中含有的金属是选自钪、钛、钒、铬、钴、镍、铜、锌、钇、钌、铑、钯、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载体用途,其中所述对一氧化碳的甲烷化反应显示催化活性的金属包含选自以下金属中的一种或多种金属:Ni、Ru、Rh、Pd、Pt、Ir、Cu、W、Cs、K、Na、Co、Fe、Ca、Mg、Ba、Sr和Li。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载体用途,其中所述对一氧化碳的甲烷化反应显示催化活性的金属包含Ni。
8.一种负载金属型催化剂,其包含∶
由通过使含有有机物质和金属的原材料碳化而获得的碳化材料形成的载体;和
对一氧化碳的甲烷化反应显示催化活性的金属,所述金属负载于所述载体上,
其中所述载体当负载Ni作为显示催化活性的金属用于下面的XPS测量和CO程序升温脱附法时,所述载体具有∶
在大于853.5eV且小于或等于860eV的范围内的峰面积与在850eV或更大且小于或等于860eV的范围内的峰面积的比率是0.5或更大,所述峰面积通过对所述Ni的2p轨道的电子状态进行XPS测量而获得;并且
在40℃到800℃范围内的H2脱附量与在40℃到800℃范围内的CO脱附量的摩尔比是0.3或更大,所述H2脱附量通过H2程序升温脱附法获得,所述CO脱附量通过CO程序升温脱附法获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载金属型催化剂,
其中所述原材料中含有的金属是选自钪、钛、钒、铬、钴、镍、铜、锌、钇、钌、铑、钯、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负载金属型催化剂,其中所述对一氧化碳的甲烷化反应显示催化活性的金属包含选自以下的一种或多种:Ni、Ru、Rh、Pd、Pt、Ir、Cu、W、Cs、K、Na、Co、Fe、Ca、Mg、Ba、Sr和L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立大学法人群马大学;日清纺控股株式会社,未经国立大学法人群马大学;日清纺控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5783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烟
- 下一篇:一种枸杞干果二次清洗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