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印刷电路板稳定特征的光纤连接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58756.0 | 申请日: | 2012-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04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布赖恩·M·科莱;唐纳德·G·多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H05K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陈炜;李德山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印刷 电路板 稳定 特征 光纤 连接器 组件 | ||
背景技术
相比于常规的基于线材的网络,光纤通信网络能够以显著更高的速度来传输显著更多的信息。因此,光纤被越来越多地用于通信网络。
发明内容
根据一些实施例,用于将缆线连接到插座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组装到下壳体部分的上壳体部分。组装的部分限定壳体内的腔体。多个印刷电路板连同缆线一起设置在壳体腔体中,所述缆线连接到多个印刷电路板。组装的上壳体部分和下壳体部分限定第一壳体侧壁,所述第一壳体侧壁包括来自上壳体部分的上侧壁部分和来自下壳体部分的下侧壁部分。上侧壁部分和下侧壁部分在第一壳体侧壁的上侧壁部分和下侧壁部分之间的接口处限定第一壳体侧壁中的间隙。间隙至少部分地沿着第一壳体侧壁的长度延伸。在一些情况下,间隙仅部分地沿着第一壳体侧壁的长度延伸。
组装的上壳体部分和下壳体部分限定与第一壳体侧壁相对的第二壳体侧壁,所述第二壳体侧壁包括来自上壳体部分的上侧壁部分和来自下壳体部分的下侧壁部分。上侧壁部分和下侧壁部分在第二壳体侧壁的上侧壁部分和下侧壁部分之间的接口处限定第二壳体侧壁中的间隙。间隙至少部分地沿着第二壳体侧壁的长度延伸。在一些情况下,第二壳体侧壁中的间隙仅部分地沿着第二壳体侧壁的长度延伸。
第一壳体侧壁中的间隙通过使上侧壁部分的第一下边缘与下侧壁部分的第一上边缘不互补而限定在第一下边缘和第一上边缘之间的接口处。在一些具体实施中,第一上边缘在沿第一上边缘的第一位置处具有台阶,并且第一下边缘在沿第一下边缘的相同位置处不具有互补的台阶。
根据一些具体实施,所述多个印刷电路板中的第一印刷电路板的主表面平行于所述多个印刷电路板中的第二印刷电路板的主表面。
根据一些方面,缆线通过壳体开口进入壳体腔体,并且能够将信号传送到和传送出所述多个印刷电路板。缆线可包括多根光纤。
在一些情况下,通过一个或多个弹性可变形垫来将所述多个印刷电路板中的至少一个印刷电路板在壳体腔体中保持固定。例如,通过设置在所述多个印刷电路板中的至少一个印刷电路板的顶侧上的第一多个可变形垫和设置在多个印刷电路板中的至少一个印刷电路板的底侧上的第二多个可变形垫来将所述至少一个印刷电路板在壳体腔体中保持固定。所述多个印刷电路板中的至少一个印刷电路板可包括光电组件。
上述发明内容并非意图描述每个公开的实施例或每种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A和1B分别提供了光纤缆线的顶视图和横截面视图;
图2A和2B示出了根据本文所论述的实施例的光纤插头连接器的两个视图;
图3A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包括第一侧壁的下侧壁部分的下壳体的视图;
图3B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包括第二侧壁的下侧壁部分的下壳体的视图;
图3C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出第一侧壁的上侧壁部分的上壳体的视图;
图3D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出第二侧壁的上侧壁部分的上壳体的视图;
图4A和4B示出了根据本文所论述的实施例的设置在下壳体部分中的弹性可变形垫;并且
图5A和5B示出了根据本文所论述的实施例的设置在上壳体部分中的弹性可变形垫501-504。
尽管实施例可修改为各种修改形式和替代形式,但一些细节以举例的方式示于附图中,其中类似的附图标号表示类似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光纤缆线被设计用于高速地传送大量信息。每个光纤缆线可包括一根或多根光纤,所述一根或多根光纤充当光信号的波导。经由光纤缆线传输的信息包括在发送端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并且然后在接收端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电-光和/或光-电转换由光电组件来操作,所述光电组件被构造用于执行这些转换。在一些构型中,光电组件安装在容纳在光纤连接器内的印刷电路板上。
图1A和1B分别提供了光纤缆线100的顶视图和横截面视图。在此例子中,光纤缆线100包括八根单独的光纤110,但在光纤缆线中可包括多于或少于八根光纤。每根光纤110包括由包层112围绕的芯111。光纤110设置在外侧护套120内,并且在一些情况下,纤维110可在护套120内沿着纵向轴线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587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