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耳孔可佩戴式声音收集设备,信号处理设备和声音收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58984.8 | 申请日: | 201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98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浅田宏平;土谷慎平;小林大善;投野耕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H04R1/40;H04R3/00;H04R3/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张荣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孔 佩戴 声音 收集 设备 信号 处理 方法 | ||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不用降噪处理降低噪声影响的情况下,高S/N比地实现声音收集的耳孔可佩戴式声音收集设备,信号处理设备和声音收集方法。作为耳孔可佩戴式声音收集设备,在基本与外界隔绝,并且与佩戴者(说话者)的外耳道相连的空间中,设置收集发话音的麦克风。通过被设置在与外界隔绝的空间中,所述设备收集传播通过佩戴者的外耳道的发话音。由于在通过外耳道获得的声音收集信号中,尤其是在低频,发话音分量比噪声分量占优,因此通过利用例如LPF,提取声音收集信号中的低频分量,能够提高发话音收集信号的S/N比。另一方面,通过对声音收集信号,进行减少当通过外耳道收集声音时产生的模糊噪声的均衡处理,能够改善音质。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耳孔可佩戴式声音收集设备,所述设备包括设计成具有待插入耳孔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的附着单元,对利用位于附着单元中的内部麦克风产生的声音收集信号进行信号处理的信号处理设备,和声音收集方法。
背景技术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No.4,352,932
近年来,具有通话功能的信息处理设备,比如所谓的智能电话机已开始广泛普及。
在具有这种通话功能的信息处理设备中,采用能够实现受话音的听取,和发话音的收集的耳机麦克风(与麦克风一体的耳机)。
图16表示目前普及的一般的耳机麦克风(下面称为常规耳机麦克风100)的示例。
如图16中所示,在常规耳机麦克风100中,彼此独立地设置用于收听受话音的耳机单元101和用于收集发话音的麦克风102A。耳机单元101被设计成可佩戴在佩戴者H的耳朵中,包括用于输出受话音的扬声器。在这种耳机麦克风100中,在用于把信号传送给耳机单元101的耳机线上,形成线上外壳102,在该线上外壳102中,形成麦克风102A。
在具有以上结构的常规耳机麦克风100中,从佩戴者(说话者)发出的话音经外界(外部空气)到达麦克风102A,从而被收集。
发明内容
在具有以上结构的常规耳机麦克风100中,用于收集发话音的麦克风102A暴露在外部。即,麦克风102A直接接触外来噪声(环境噪声)。
于是,利用常规耳机麦克风100,连同发话音一起收集大量的环境噪声,从而发话音的S/N比(信噪比)会变得较低。结果,在线路另一端的人难以听到从佩戴者H发出的话音。
为了抑制归因于噪声的S/N比降低,可按照SS(频谱相减)法,对发话音收集信号进行所谓的降噪处理。
然而,进行这种降噪处理需要较大的处理资源,结果产生产品成本、电力消耗等方面的缺点。
另外,按照上述SS法等的涉及频率轴上的非线性处理的降噪处理一般存在处理后的音质劣化的问题。
鉴于以上问题,提出了本技术,本技术目的在于在无降噪处理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噪声影响,实现高S/N比的声音收集。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按照本技术的一种耳孔可佩戴式声音收集设备具有以下结构。
具体地,耳孔可佩戴式声音收集设备包括附着单元,所述附着单元被设计成以致附着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可被插入耳孔部分中,并被设计成当被放在耳孔部分中时,在其中形成基本密封的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和耳道相连。
耳孔可佩戴式声音收集设备还包括内部麦克风,所述内部麦克风位于附着单元的内部空间中,并且当附着单元被放在耳孔部分中时,收集佩戴者发出的,并传播通过耳道的话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589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双向RSSI定位的温度传感标签
- 下一篇:票卡、信息重复写入装置及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