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源单元和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60238.2 | 申请日: | 201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5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生田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G02F1/1333;G02F1/13357;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源 单元 液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边光方式的背光源单元和具备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液晶面板单元和配置在上述液晶面板单元的背面的背光源单元,通过上述液晶面板单元调制来自上述背光源单元的光而在上述液晶面板单元的正面显示视频。
作为上述液晶显示装置所用的背光源单元,有具备导光板和使光从上述导光板的侧面入射的光源的导光板方式(边光方式)。以下,说明边光方式的背光源单元。边光方式的背光源单元具备:多个LED并排配置的光源单元;以侧面的受光面接受从光源单元发出的光,从一方主面(正面侧的主面)的出光面出射面状光的导光板;与导光板的出光面相邻配置的光学片;以及与和导光板的出光面相反的一侧的面相邻配置的反射片。并且,这些构件配置在背面底座的内部。
以往,边光方式的背光源单元是从导光板的侧面入射光的结构,因此难以出射亮度分布均匀且较大的面状光。因此,边光方式的背光源单元应用于笔记本型PC的监视器、游戏机的监视器这种小型液晶显示装置。近年由于导光板或者光学片的性能的提高、作为光源使用的LED的高亮度化等,能由边光方式的背光源单元出射亮度分布均匀的大面积的面状光。另外,近年针对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和小型化的要求也提高,在大型电视机所用的大型的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采用上述边光方式的背光源单元的情况有所增加。
在具备上述边光方式的背光源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来自光源单元的光在导光板内部重复反射,由此在面内较广地分布并且实现均匀化。但是有时从上述光源单元出射的光不入射到上述导光板(发生漏光)而直接入射到液晶面板单元。有时发生上述液晶面板单元的漏光所入射的部分比其它部分更亮的亮度不匀,显示质量降低。
因此在特开2002-174811号公报中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照明单元(在本发明中是背光源单元)和液晶面板(在本发明中是液晶面板单元)之间配置的箱体的开口窗的周边安装有具有防反射功能的遮光胶带。通过安装上述遮光胶带能减少在玻璃基板和箱体重复反射的漏光,能抑制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的降低。
另外,边光式背光源单元当光源单元和导光板的位置偏离时,出射的光的亮度降低或者易于发生亮度不匀。因此,在上述导光板的和与上述光源单元相对的面不同的面形成凹部,并使上述凹部与配置于框架的定位用凸部卡合,使上述导光板相对于上述光源单元准确地定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9-1235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上述导光板由于来自上述光源单元等的热而被加热、变形(膨胀、翘曲)。当牢固地固定上述导光板时,产生由变形带来的应力,成为皱褶、挠曲等变形的原因。因此,为了抑制由上述导光板的热造成的应力,在上述导光板的凹部和定位用凸部之间形成有间隙,使得即使上述导光板变形也不产生热应力。
上述导光板的凹部包括上述定位用凸部和上述导光板的与来自上述光源单元的光所入射的受光面相对的面,由于与受光面相对,光通量密度高,光易于漏出。并且,在与该受光面相对的面和上述定位用凸部之间形成有间隙,光易于从该间隙向上述导光板的外部出射。
另外,光学片也与导光板同样地发生由热造成的变形。上述光学片按即使在已变形的情况下也不与上述定位用凸部接触的大小形成,使其在和上述定位用凸部之间形成有间隙的方式与上述导光板的出光面接近配置。因此,从上述凹部和上述定位用凸部的间隙漏出的光不经过上述光学片,因此亮度的调整不充分,成为从背光源单元出射的面状光的亮度不匀的原因。
因此,提出了通过设为以覆盖该定位用凸部的正面侧的方式配置遮光构件的构成来抑制漏光入射到上述液晶面板单元。但是,上述定位用凸部的附近是复杂的形状,遮光构件的形状也复杂,制造所需的工序和成本变高。另外,通过配置该遮光构件来遮挡从光源单元出射的光的一部分,光的利用效率相应降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抑制由导光板的热应力、光学片的挠曲、皱褶的发生造成的亮度不匀及由漏光造成的亮度不匀、能提高从光源单元发出的光的利用率的背光源单元和使用该背光源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株式会社,未经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02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