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侧部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62941.7 | 申请日: | 2012-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8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永井重之;北山贤一;渡边康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B60J10/08;B60R13/06;B62D2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密封部件将连结多个外板而构成的车辆表面的连结凹部覆盖的车身侧部构造。
背景技术
在这种车身侧部构造中,具有在中柱上部结合有从车顶延伸出的部位的结构。关于该车身外板连结部,对中柱使用高张力钢板并独立地进行塑性加工,并对车顶梁使用普通钢板并进行塑性加工,并在车顶梁附近进行连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而且,存在对连结之处进行覆盖的车身。该车身将中柱等各柱沿上下一分为二,在连结上下的边界部上产生了层差部,在该层差部中的与设置在车门上的密封部件接触的层差部上贴附有密封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但是,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身侧部构造中,与中柱上部和车顶梁的连结部重合的板材会产生层差,或残留有焊接痕迹,导致外观变差。
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车身侧部构造仅在与设在车门上的密封部件对应的位置处贴附有密封带,因此,在剩余的层差部上不存在密封带。
像这样,在连结部位产生的层差部露出而残留,美观性较差。假设在为了覆盖剩余的层差部而使密封带为与剩余层差部对应的大小的情况下,密封带(密封部件)的较薄的边缘翘曲,难以进行作业。而且,担心密封带(密封部件)的较薄的边缘可能没有均匀地接触,担心美观性情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951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884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身侧部构造,即使将中柱外部件一分为二地连结,也会提高美观度,且容易进行密封部件的安装作业。
根据方案1的发明,提供一种车身侧部构造,将对车身的车顶进行支承的中柱的中柱外部件一分为二地分成中柱外部件上部和中柱外部件下部,在上述中柱及从上述车顶连续地沿上述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车顶侧梁上安装有与前车门及后车门对应的前车门开口密封条、后车门开口密封条,其中,所述车身侧壁构造具有:连结凹部,其使上述中柱外部件下部与上述中柱外部件上部结合;和密封部件,其将上述连结凹部覆盖,上述密封部件与上述前车门开口密封条、上述后车门开口密封条中的沿着上述车顶侧梁的前上密封条及后上密封条连续。
在方案2的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密封部件由与上述连结凹部相对的主体部、与上述主体部连续且重叠在上述中柱外部件上部的外表面上的第1唇部、和与上述主体部连续且重叠在上述中柱外部件下部的外表面上的第2唇部构成,沿着上述中柱外部件延伸的上述车门侧的前车门密封条与上述中柱外部件紧贴,上述密封部件的密封线区域部从上述主体部到上述第1唇部的顶端及上述第2唇部的顶端、且在上述顶端与上述中柱外部件之间,形成为没有层差的平滑的表面形状,除上述密封线区域部内的上述顶端以外的剩余的顶端以厚壁形成。
在方案3的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密封部件粘结在上述连结凹部中。
在方案4的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密封部件的一端被上述前车门开口密封条夹入,另一端被上述后车门开口密封条夹入。
在方案5的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中柱外部件下部具有通过将上述中柱外部件下部的上部朝向车室压入而形成的凹部,上述中柱外部件上部具有车顶梁结合T字部,该车顶梁结合T字部与闭合截面形状的加强件的外表面结合,该加强件与上述凹部连续且沿上述车顶侧梁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设在上述车顶侧梁的车顶梁外板的内侧,使通过将上述车顶梁外板的上述中柱外部件上部的下部朝向上述车室弯曲而形成的层差部与上述凹部结合,由此形成上述连结凹部,上述连结凹部配置在与前车门开口上缘及后车门开口上缘大致相同的高度上,该前车门开口上缘及后车门开口上缘分别安装有上述前上密封条及上述后上密封条且包含于上述车顶侧梁。
发明效果
在方案1的发明中,将中柱的中柱外部件一分为二地分成中柱外部件上部和中柱外部件下部,并具有使中柱外部件下部与中柱外部件上部结合的连结凹部;和将连结凹部覆盖的密封部件,密封部件与前车门开口密封条、后车门开口密封条中的沿着车顶侧梁的前上密封条及后上密封条连续,因此,密封部件与车门开口密封条连续且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一致,能够将密封部件与车门开口密封条连续地设置,消除连结凹部的外观上的不协调感,能够提高美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29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