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在外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加热元件的介质线路的组装可加热介质线路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64792.8 | 申请日: | 2012-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47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托比亚斯·沙伊德;奥特弗里德·施瓦茨科普夫;马可·伊森伯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士汽车配套部件责任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1/10 | 分类号: | F24H1/10;H05B3/58;F01N3/20;F16L5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00 | 代理人: | 刘昕 |
地址: | 德国维***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括 外部 设置 至少 两个 加热 元件 介质 线路 组装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在外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加热元件并具有至少一个线路连接器的组装可加热介质线路和一种用于制造这种包括该介质线路、至少一个线路连接器和至少两个加热元件的可加热介质线路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可加热介质线路及其制造方法是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尤其是在车辆中,设置有一系列的介质线路用于输送主要是流体介质。这些介质线路在低温下很容易冻结,因此设置加热系统。线路连接器用于连接至少两个介质管道或用于介质管道到希望组件的连接器连接。通常通过这种介质管道输送的是由于冰点较高而在甚至相当高的环境温度下仍易于冻结的介质,因此例如车辆的功能可能受损甚至受到很大干扰。这在用于挡风玻璃清洗系统的水管线的情况下特别明显,这与介质管道的情形相同,所述介质管道的情形是,借助于该介质管道来输送作为介质的尿素水溶液,该尿素水溶液被用作具有所谓SCR催化转换器的柴油发动机的NOx反应助剂。
EP1985908A1公开了一种用于介质线路的线路连接器,其由连接件构成,连接件具有用于端子连接到介质线路或组件的端子部分,并具有以端子部分为界并具有流动导管的过渡部分。电加热装置被设置为至少在过渡部分的区域中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流动导管。该电加热装置因此被布置在过渡部分中、即端子部以外,能够防止连接件内部的所述介质发生凝固的问题,或通过使冷冻介质解冻来纠正它。加热线(heating wire)以缠绕、线圈状的方式围绕着连接件,至少一个另外的线圈绕线被布置在所述流动导管的区域的内部区域中,从而当电流流过外部加热线时在内侧线圈绕线中提供了感应而发热。介质线路由具有被布置于外周的加热导体的内部管道、管道和被波纹管等的外护套包围的加热导体构成。线路连接器连接于介质线路的两端。在接合波纹管之前,将胶带卷绕在布置于管道上的加热导体上,由此将加热导体固定到管道上。另外,建议提供用于固定的清漆或粘合剂层。线路连接器和管道的加热线路的加热线彼此电连接,在每种情况下,其中一个线路连接器的加热线电气串联连接到围绕所述管道的加热线路的绕线之一并且连接到在两个线路连接器处被向外布线的两个串联电路的末端,其中提供了到电压源的连接或另外一个连接。另外,它还公开了以下内容:作为所有加热线的电气串联电路,线路连接器和围绕管道的绕线的加热线设置有仅一个外部线路端子。
如果有多个加热元件沿着介质线路和连接到后者的端部的线路连接器布线,可能会导致产生过高的加热功率,特别是在线路连接器处。加热导体通常适合于相关介质线路及其在线材选择和螺距等方面的功率要求。如果介质线路和线路连接器上的单股线、绞合线或加热元件是相同的,则根据线路长度在特定程度上产生线路连接器处的电力输入。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在短线路的情况下、或者还使用有加热丝的情况下,出现了耦合入过多电力的问题。由于绕线和紧固(也就是加热导体在线路连接器上的分布)、绕线的数量(至少一个或两个)、压接连接的位置(被布置在围绕线路连接器的壳体中)通常出于成本原因而相对平均地出现,因此线路连接器只提供了改变加热导体的紧固的极小可能性。甚至用于紧固加热导体的线路连接器的外部的可能的紧固结构,例如肋结构,通常在大多数线路连接器中也是以相同方式形成的。对于特别是小于一米的短或超短线路,提供加热丝可以是合理的。因此,人们希望提供一种措施,使得尤其在可加热介质线路的端部线路连接器上加载较低的加热功率。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基于创建一种组装可加热介质线路及其制造方法的目的,能够实现与流过具有端部线路连接器的可加热介质线路的介质有关的,特别是在至少一个端部线路连接器的区域中实现最佳的加热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士汽车配套部件责任有限公司,未经福士汽车配套部件责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47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