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65671.5 | 申请日: | 2012-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53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金谷知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海橡塑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F13/06 | 分类号: | F16F13/06;F16F13/10;F16F1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封入 式隔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汽车的发动机支架、车身支架、梁支架等所采用的隔振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基于内部封入的流体的流动作用而产生的隔振效果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夹装于构成振动传递系统的构件之间的隔振连结体或隔振支承体的一种,公知有隔振装置。隔振装置具有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将第1装配构件和第2装配构件之间弹性连结起来的构造,该第1装配构件装配于构成振动传递系统的一构件上,该第2装配构件装配于构成振动传递系统的另一构件上。此外,作为隔振装置,还公知有利用流体的流动作用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该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具有如下构造:隔着由第2装配构件支承的分隔构件而形成有受压室和平衡室,在上述受压室和平衡室中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并且受压室和平衡室通过节流通路互相连通起来。例如,日本特开2009-243510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示的就是这种装置。
然而,在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中,对于节流通路被调谐到的频率的振动而言,能够有效地发挥基于流体流动作用的隔振效果,但另一方面,对于偏离了调谐频率的频率的振动而言,则难以获得有效的隔振效果。特别是,在输入比调谐频率高的频率的振动时,节流通路实质上因反共振而被阻断,因此,由高动刚度化(日文:高動ばね化)所导致的隔振性能的下降成为问题。
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构造中设有液压传递机构,该液压传递机构具有在输入比节流通路的调谐频率高的频率的振动时允许液压在受压室和平衡室之间传递的流体流路。具体而言,该液压传递机构具有如下构造:在形成于分隔构件的容纳空间中容纳配置有可动构件(可动板),可动构件的一个面通过贯通形成于容纳空间的壁部的连通孔而受到受压室的液压的作用,可动构件的另一个面通过贯通形成于容纳空间的壁部的连通孔而受到平衡室的液压的作用。于是,在输入高频小振幅振动时,可动构件进行微小位移或产生微小变形而允许液压在受压室和平衡室之间传递,并且在输入节流通路的调谐频域的振动时,可动构件封闭连通孔而防止液压在两室之间传递。由此,能够有选择性且均能有效地获得由从节流通路中通过的流体的流动所发挥的隔振效果和基于液压传递机构的液压吸收作用所发挥的隔振效果。
但是,在这种具有液压传递机构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中,在可动构件与容纳空间的内表面抵接时,基于冲击力而产生的敲击声容易成为问题。即,可动构件与容纳空间的内表面抵接时的冲击能量经由分隔构件以及支承该分隔构件的第2装配构件而波及到车辆车身,从而可能在车厢内产生异响。
除此之外,在输入比通过流体流路而流动的流体的共振频率高的频率的振动时,不仅是节流通路,流体流路实质上也因反共振而被阻断,因此,存在由于急剧的高动刚度化而导致隔振性能大幅下降的问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435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以上述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其解决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构造新颖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能够减小因可动构件的抵接而产生的敲击声,并且能够针对较宽频域的振动而稳定地获得隔振效果。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海橡塑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东海橡塑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56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辅助治疗妇科出血的保健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口臭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