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隔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66179.X | 申请日: | 201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0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市川浩幸;安田恭宣;佐伯明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海橡塑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F13/18 | 分类号: | F16F13/18;B60K5/12;F16F13/06;F16F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汽车的发动机支架等所采用的隔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一种夹装在构成振动传递系统的构件之间、用于将这些构件彼此之间隔振连结起来或者隔振支承起来的隔振装置,并研究了将该隔振装置应用到汽车的发动机支架等的方法。例如如日本特开平11-311291号公报(专利文献1)等所示,该隔振装置具有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将第1安装构件和筒状的第2安装构件之间弹性连结起来的构造。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隔振装置中,第1安装构件配置在第2安装构件的上方,第1安装构件安装在动力单元等振动源侧,并且,第2安装构件安装在车辆车身等隔振对象构件侧。相对于此,在日本特许4755147号公报(专利文献2)等中,提出了一种这样的倒立型的隔振装置:第1安装构件配置在第2安装构件的下方,第1安装构件安装在隔振对象构件侧,并且,第2安装构件安装在振动源侧。
但是,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隔振装置中,质量较大的托架压入并固定于构成隔振装置上部的第2安装构件,因此,隔振装置的重心位于上部,从而可能存在隔振装置在倾倒方向上的刚度不足等问题。
而且,在专利文献2的构造中,垂直轴线方向止挡的部件设于隔振装置的上部,该垂直轴线方向止挡的部件用于限制第1安装构件与第2安装构件之间在与轴线垂直的方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移量垂直轴线方向止挡的部件,因此,存在重心位置进一步向上方偏移的问题,在汽车进行加速或者减速时等情况下,垂直轴线方向止挡的部件的止挡负荷会作用于隔振装置的上部,因此,可能会对承载性、乘坐舒适性等带来不良影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1129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47551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的,其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隔振装置,该隔振装置是一种新型的构造,其呈倒立型,能够通过低重心化来确保充足的倾倒刚度,并且,在利用垂直轴线方向止挡的部件发挥止挡作用时能够实现优异的承载性、乘坐舒适性等。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即,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是一种这样的隔振装置,即,第1安装构件配置在沿上下延伸的筒状的第2安装构件的下侧,上述第1安装构件和第2安装构件被主体橡胶弹性体弹性连结起来,该第1安装构件安装在隔振对象构件侧,并且,该第2安装构件安装在振动源侧,该隔振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安装构件的下方配设有相对于该第2安装构件独立的外托架,并且,利用该第2安装构件的下端部与该外托架的上端部之间的卡定而构成连结部,该外托架在该连结部处与该第2安装构件相连结并相对于该第2安装构件向下方延伸出来,并且,该第2安装构件借助该外托架安装在上述振动源侧;另一方面,该外托架的向下方延伸出来的部分与上述第1安装构件在与轴线垂直的方向上以隔开距离的方式相面对地配置,利用该第1安装构件与该外托架之间的抵接而构成了垂直轴线方向止挡的部件,该垂直轴线方向止挡的部件用于限制该第1安装构件与该第2安装构件在与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的相对位移量。
采用按照这样的第1技术方案所构造的隔振装置,外托架的上端部连结于第2安装构件的下端部,且外托架向第2安装构件的下方延伸出来。由此,利用外托架的质量将隔振装置的重心位置设定在靠下方的位置,并能够降低基于惯性力等在倾倒方向上作用于隔振装置的力矩,因此,能够确保隔振装置在倾倒方向上的刚度充足,从而抑制振动源发生侧倾位移(日文:ロール変移)等。
而且,利用外托架的向下方延伸出来的部分,将垂直轴线方向止挡的部件设置在隔振装置的下部垂直轴线方向止挡的部件。因此,因第1安装构件与外托架之间的抵接而产生的与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的止挡负荷会作用于隔振装置的下部,因此,能够降低基于止挡负荷在倾倒方向上作用于隔振装置的力矩,从而稳定地支承振动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海橡塑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东海橡塑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61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