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闭装置和开闭装置操作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66730.0 | 申请日: | 201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0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网田芳明;渡边达也;小林义贤;清水正治;丸岛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H01H33/40 | 分类号: | H01H33/40;H01H33/4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闭 装置 操作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开闭装置和开闭装置操作机构。
背景技术
通常,在开闭装置的操作机构的闭合装置中,具有构成为这样的结构:在马达的旋转带动下使进给棘爪滚动,而使棘轮转动,利用该棘轮使闭合轴转动而借助闭合杆使闭合弹簧蓄能,通过已蓄能的闭合弹簧的释能进行开闭装置的闭合动作。
作为这样的开闭装置的操作机构的第1以往例,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利用第1爪、第2爪和第3爪制止开闭装置的闭合动作刚结束之后的闭合轴的反转,并且还利用凸轮离合器制止、负担上述反转,以分散、缓和在各爪和齿轮的齿的顶端部产生的冲撞力等。
另外,作为开闭装置的操作机构的第2以往例,已知有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公开了如下事项:由于其为使用非线性弹性体作为止动部以与第1止回棘爪和第2止回棘爪相配合的构造,因此与第1板卡合的止动杆以闭合轴为中心摆动、用于驱动以旋转自如的方式配置于止动杆的蓄能凸轮的动力传递部必须为即使在减速器与蓄能凸轮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也传递马达的驱动力的构造等。
另外,作为开闭装置的操作机构的第3以往例,已知有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技术。在专利文献3的技术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动力传递机构由链和链轮构成。使用链的动力传递机构即使在配置在链的两端的链轮之间的轴间距离发生些许伸缩也传递动力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887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6057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2943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的第1以往例中,存在利用第1爪使在闭合动作时棘轮的反转停止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由于利用第1爪、凸轮辊、蓄能凸轮、止动件以及凸轮离合器等承受停止时的冲击力,因此,成为引起承受这样的冲击力的部件破损以及寿命降低的主要原因。
另外,在第2以往例中,采用这样的构造:利用第1止回棘爪或第2止回棘爪使在闭合动作时的棘轮的反转停止,利用止动部的非线性弹性体的弹性变形吸收此时产生的冲击力,因此非线性弹性体的最大负荷与位移一同增大。需要与该最大负荷相对应地强化用于支承止动部的构件的强度,因此操作机构趋向大型化。此外,为了降低最大负荷并吸收冲击力,需要增大非线性弹性体的位移量(变形量)。然而,若位移量增大,则止动杆的摆动角度变大,链轮的位移量也增大,因此链的下垂量增大。因此,链自链轮脱落的可能性变大,并且链较大幅度地振动并与其他部件接触而发生破损的可能性变大。
另外,在第3以往例中,在配置在动力传递机构的链的两端的链轮之间的轴间距离些许伸缩了的情况下,也是同样,即链自链轮脱落的可能性变大,并且链较大幅度地振动并与其他部件接触而发生破损的可能性变大。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缓和在闭合动作时的棘轮反转时产生的冲击力而防止支承构件的强度降低并抑制链脱落的开闭装置以及开闭装置操作机构。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67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圆盘式制曲设备
- 下一篇:一种控制GABA配料稳定参与手工黄酒发酵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