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壳断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66746.1 | 申请日: | 2012-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06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16 |
发明(设计)人: | 白起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LS产电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73/18 | 分类号: | H01H73/18;H01H7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董领逊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断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
背景技术
当诸如过电流和短路电流等异常电流施加于电路时,塑壳断路器通过切断电路来保护电路。在上述塑壳断路器中,当切断电路时,有必要中断在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彼此分离的断开时间(opening time)所诱发的电弧。
图1示出了在公开号为2001-0043240的韩国专利公布中所公开的一种普通的塑壳断路器。
参照图1,一般地,彼此相互分隔的前室12和后室位于塑壳断路器10中。另外地,固定触点60和可动触点61位于前室12中,且用于转移可动触点61的驱动装置,且特别地,电极轴78位于后室14中。在如上所述被配置的普通塑壳断路器10中,电极轴78防止电弧从实际上诱发电弧至的前室12转移至后室14。另外地,所诱发的电弧被转移至位于其前面的灭弧室58。
然而,普通的塑壳断路器具有如下局限性。
一般地,电极轴78位于后室14的内部。然而,后室14必须额外地具有一定的空间,也就是,允许驱动装置操作的高度。因此,显著地增加了塑壳断路器10的高度。
另外,一般地,如上所述,显著地增加了塑壳断路器10的高度。因此,在固定触点60与可动触点61分离的同时,浮动电弧被转移至前室12的后端和后室14,由此造成对驱动装置的损坏。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地防止电弧转移的塑壳断路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止以增大产品尺寸来阻止电弧转移的现象的塑壳断路器。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塑壳断路器,所述塑壳断路器包括:前部空间;后部空间,其与所述前部空间相分隔;固定接触单元,其设置于前部空间的一侧上并且与电源和负载中的一个电接触;可动接触单元,其安装在前部空间内以便能够移动并且与固定接触单元相接触;开关装置,其安装在后部空间内并且操作以允许可动接触单元选择性地与固定接触单元相接触;操作装置,其安装在前部空间和后部空间内并且根据开关装置的操作来移动可动接触单元;灭弧室,其安装在前部空间的一侧上并且熄灭在固定接触单元与可动接触单元分离时所诱发的电弧;以及挡板,其阻止电弧从可动接触单元的移动路线的至少一个位置处向后运动,所述位置与固定接触单元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塑壳断路器,所述塑壳断路器包括:外箱,其形成外部形状,限定了安装空间,并且包括前部空间和后部空间;固定垫片,其设置于安装空间的一侧上并且电连接至电源和负载中的其中一个;可动部,其安装在安装空间内以便能够移动;触头垫片,其固定至可动部并且根据可动部的移动而与固定垫片相接触或者与固定垫片分离;开关装置,其为可动部的移动提供驱动力;至少一个连杆元件,其将开关装置的驱动力传递至可动部;灭弧室,其安装在前部空间的一侧上并且熄灭在固定垫片和触头垫片彼此分离时所诱发的电弧;以及挡板,其在可动部的移动路线的至少一个位置处选择性地打开和闭合可动部和安装空间之间的空间,在所述位置处触头垫片与固定垫片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电极轴安装在前部空间和后部空间的外部,从而实质上降低了产品的高度或防止了产品尺寸的增大。因此,不仅产品的尺寸减小,而且实质上电弧所转移至的空间的尺寸也减小了,从而防止了电弧的转移。
另外地,在实施例中,可以有效地防止出现由于挡板凸出部和挡板构件而在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断开时所发生的电弧转移到后部空间的现象。因此,在实施例中,可以使得由在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断开时所诱发的电弧所引起的对部件的损坏最小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普通的塑壳断路器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塑壳断路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闭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示出了手动切断状态的剖视图;
图6和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断闸过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塑壳断路器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闭合状态的剖视图,以及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S产电株式会社,未经LS产电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67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