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变换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67233.2 | 申请日: | 2012-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54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田口泰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M7/12 | 分类号: | H02M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龚晓娟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 变换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降低来自负载的漏电流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提出了降低来自负载的漏电流的技术。例如,下述的专利文献1、2公开了如下技术:与平滑电容器的两端连接的补偿电流供给电路输出对来自负载的漏电流进行补偿的电流。
另外,专利文献3公开了在不设置平滑电容器的结构中,在将作为全波整流电路的二极管桥和逆变器装置连接起来的正侧输入线与负侧输入线之间设有噪声降低电路。该噪声降低电路具有两个晶体管,这些晶体管进行导通/截止动作。
另一方面,关于电力变换电路的结构,存在采用利用功率因数改善电路的技术的情况。该功率因数改善电路通常利用升压斩波电路实现。例如,该电力变换电路的驱动对象是电动机,在该电动机驱动对在空调机中使用的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的情况下,从提高低温时的制热能力的角度考虑,采用升压斩波电路。
升压斩波电路从其功能上讲具有电抗器、开关和二极管,电抗器相对于开关设置于平滑电路的相反侧。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04465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291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928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将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技术应用于具有功率因数改善电路的电力变换电路时,补偿电流供给电路根据平滑后的直流电压进行动作。另外,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技术中没有采用平滑电容器。在此,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技术中,在噪声降低电路中,利用放大器将检测出漏电流的电压放大来驱动两个晶体管,使这两个晶体管彼此相反地进行导通/截止动作。
因此,无论是在哪个专利文献中记载的技术,在输出补偿电流时都与输入全波整流电路的交流的波形无关。
但是,在功率因数改善电路中,电流不在输入全波整流电路的交流的过零点附近流过,其二极管不会处于导通状态。因此,如果想要在这种时刻流过补偿电流,将导致在流过补偿电流的电路中消耗不必要的电力。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在漏电流不明显的区间以外输出补偿电流,降低由于流过补偿电流导致的损失。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力变换电路的第一方式具有:二极管桥(11),其具有供输入交流电压(Vs)的一对输入端、和输出直流电的一对输出端(111、112);升压斩波电路(12),其与所述一对输出端连接;平滑电容器(13),其与所述升压斩波电路的输出侧连接;逆变器(14),其输入所述平滑电容器的两端电压,并输出驱动负载(4)的电力;以及漏电流降低装置(2),其输出在所述交流电压的过零点附近以外对从所述负载泄漏的漏电流(Ia)进行补偿的补偿电流(Ic)。
本发明的电力变换电路的第二方式是在第一方式所述的电力变换电路中,所述漏电流降低装置(2)具有:漏电流检测器(21),其根据输入所述二极管桥(11)的一对电流彼此的差分,输出与所述漏电流(Ia)对应的检测电流(Ib);以及补偿电流输出部(22),其具有与所述一对输出端(111、112)分别连接的一对输入端(224、225)、和响应于所述检测电流而输出所述补偿电流(Ic)的补偿电流输出端(223),所述补偿电流输出端连接于所述负载(4)的漏电流泄漏的位置(41)处。
本发明的电力变换电路的第三方式是在第一或者第二方式所述的电力变换电路中,所述升压斩波电路(12)具有:电抗器(121),其与所述一对输出端中高电位侧的一方(111)连接;二极管(122),其具有阴极和经由所述电抗器与所述一对输出端中的所述一方连接的阳极;以及开关元件(123),其连接在所述阳极与所述一对输出端中低电位侧的另一方(112)之间。
并且,所述平滑电容器(13)连接在所述阴极与所述一对输出端中的所述另一方之间。
本发明的电力变换电路的第四方式是在第一或者第二方式所述的电力变换电路中,所述升压斩波电路(12)具有:电抗器(121),其与所述一对输出端中低电位侧的一方(112)连接;二极管(122),其具有阳极和经由所述电抗器与所述一对输出端中的所述一方连接的阴极;以及开关元件(123),其连接在所述阴极与所述一对输出端中高电位侧的另一方(111)之间,所述平滑电容器(13)连接在所述阳极与所述一对输出端中的所述一方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金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72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