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67858.9 | 申请日: | 2012-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15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发明(设计)人: | 森田昌宏;小山裕;冈田行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7 | 分类号: | H01M10/0567;H01M2/26;H01M2/34;H01M4/13;H01M4/62;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苗堃,金世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二次 电池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在构成所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的附近,以摩尔基准计,过充电反应性化合物聚合而成的二聚体以上的过充电反应性多聚体多于未聚合的所述过充电反应性化合物而存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所述过充电反应性多聚体主要含有所述过充电反应性化合物的二聚体~十聚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所述正极含有聚合引发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所述聚合引发剂为偶氮系聚合引发剂。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所述过充电反应性化合物为选自支链状烷基苯类、环烷基苯类、联苯类、三联苯类、二苯基醚类以及二苯并呋喃类中的至少1种。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所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密闭型电池的形式构成,所述密闭型电池具备所述正极、负极和收容这些电极的壳体,并形成有将该电极的至少一方与露出到该壳体外部的外部端子导通的导电路径,
具备电流阻断机构,所述电流阻断机构以通过所述壳体的内压上升而使所述导电路径断开的方式构成。
7.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是制造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准备含有聚合引发剂的正极,
准备含有过充电反应性化合物的非水电解质,
将所述非水电解质供给至所述正极,
通过使所述过充电反应性化合物聚合而在所述正极的附近生成二聚体以上的过充电反应性多聚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方法,所述过充电反应性多聚体主要含有所述过充电反应性化合物的二聚体~十聚体。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制造方法,将所述非水电解质供给至所述正极后,在温度50℃~100℃加热所述被供给的非水电解质,由此将所述过充电反应性化合物聚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使用偶氮系聚合引发剂作为所述聚合引发剂。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使用选自支链状烷基苯类、环烷基苯类、联苯类、三联苯类、二苯基醚类以及二苯并呋喃类中的至少1种作为所述过充电反应性化合物。
12.根据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包含构建电流阻断机构的步骤,所述电流阻断机构在收容有所述正极和负极的壳体的内压上升时断开将该正极和该负极中的至少一方与露出到该壳体外部的外部端子导通的导电路径。
13.一种车辆,具备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785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