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端子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69931.6 | 申请日: | 2012-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5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将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04 | 分类号: | H01R13/04;H01R13/11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8 | 代理人: | 吴立;文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子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子连接结构,其中,多个端子的接触部中的每个接触部相互滑动,并且使该多个端子的接触部中的每个接触部彼此接触。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使连接器的端子彼此连接的结构,提出了一种结构,其中,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与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相互滑动,并且使该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与该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彼此接触。当具有该结构的连接器用于有振动、热冲击、温度湿度循环等的环境时,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相对于彼此轻微滑动,并且该轻微滑动引起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表面镀层(例如,镀锡)的剥落,并且产生磨损粉。如果在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之间存在磨损粉,则接触阻力增加。
当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之间的接触负载大(例如,4.0N)时,保持使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之间的轻微滑动距离短,并且可保持使由轻微滑动产生的磨损粉少。
然而,随着近来连接器的尺寸减小,当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之间的接触负载变小(例如,1.0N或更小)时,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之间的轻微滑动距离变大,并且由轻微滑动距离产生的磨损粉增加,这降低了端子的耐久性。
日本专利特开公开No.2000-188028(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种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端子连接结构。图6图示了该接触连接结构。专利文献1的接触连接结构具有可动端子50和固定端子60。可动端子50具有弧形可动接触部51。固定端子60具有可动接触部51在其上滑动的固定接触部61。固定接触部61的滑动表面具有多个沟槽62。沟槽62沿着滑动方向(端子移动方向)S延伸,并以一定的间隔形成。
在以上构造中,在端子的连接或轻微滑动期间,可动端子50的接触部51在固定端子60的固定接触部61上滑动。当在该过程中产生磨损粉时,磨损粉随可动接触部51的移动而移动,并且它们的一部分进入沟槽62。结果,可减少存在于可动接触部51与固定接触部61之间的磨损粉的量,并且可抑制接触阻力的增加。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公开No.2000-188028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在上述端子连接结构中,在可动接触部51或固定接触部61上产生的磨损粉在不改变成与滑动方向S正交的方向的情况下不能进入沟槽62。因此,仅少部分磨损粉进入沟槽62,并且能够大大减少存在于可动接触部51与固定接触部61之间的磨损粉的量。结果,不能有效地抑制接触阻力的增加。
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做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端子连接结构,该端子连接结构能有效地抑制由磨损粉引起的接触阻力的增加。
[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方面是一种端子连接结构,该端子连接结构设置有:第一端子,该第一端子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二端子,该第二端子包括构造成在第一接触部上滑动的第二接触部,其中,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相互滑动,并且使该第一接触部与该第二接触部彼此接触,第一接触部的滑动表面在相对于第一接触部的滑动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并具有沿着滑动方向交替设置的第一突出壁和第一凹进部,并且第二接触部的滑动表面在与第一突出壁和第一凹进部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具有沿着滑动方向交替设置的第二突出壁和第二凹进部。
第一凹进部和第二凹进部的宽度和深度被设定成等于或大于磨损粉的预期最大粒径的宽度和深度。
第一突出壁和第一凹进部的倾斜角、以及第二突出壁和第二凹进部的倾斜角被分别设定在30至60度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端子连接或轻微滑动期间,如果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相互滑动(包括轻微滑动),并且该滑动在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上产生金属镀层等的磨损粉,则磨损粉通过跟随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滑动而移动。在此,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的接触点以网格形状分布。当磨损粉随着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移动而不管移动方向时,位于这些接触点上的磨损粉进入第一凹进部和第二凹进部。结果,能够有效减少存在于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之间的磨损粉的量,并且能够有效地抑制由磨损粉引起的接触阻力的增加。
附图说明
图1(a)和1(b)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阳端子和阴端子,其中,图1(a)是在两端子之间的接触之前的截面图,并且图1(b)是当两端子之间的接触完成时的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矢崎总业株式会社,未经矢崎总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99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送电装置、受电装置以及非接触电力传输系统
- 下一篇:二次电池用极板切割器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