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烯烃嵌段共聚物凝胶颗粒的泡沫体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70140.5 | 申请日: | 2012-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65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26 |
发明(设计)人: | J·芒罗;K·奥;R·拉克索;G·R·马钱德;R·R·甘博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9/00 | 分类号: | C08J9/00;C08L5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嘉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84 | 代理人: | 张永新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烯烃 共聚物 凝胶 颗粒 泡沫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分散有凝胶颗粒的泡沫体的组合物以及含有该组合物的制品。
背景技术
包含分散有凝胶颗粒的泡沫体的复合材料是已知的。例如,当这些复合的泡沫体/凝胶材料用作床垫使用时可以提供附加支撑。因此,本领域认识到需要一种可以提供例如舒适性、支撑性、耐用性和回弹性的新型复合泡沫体/凝胶颗粒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凝胶颗粒的泡沫体组合物以及含有该组合物的制品。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组合物包括泡沫体和多个分散在泡沫体中的凝胶颗粒。凝胶颗粒包含烯烃嵌段共聚物和油。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品。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制品含有一种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泡沫体和多个分散在泡沫体中的凝胶颗粒。凝胶颗粒包含烯烃嵌段共聚物和油。
具体实施方式
1.组合物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泡沫体和多个凝胶颗粒。凝胶颗粒分散在泡沫体中。换句话说,泡沫体是连续相,凝胶颗粒是分散于泡沫体连续相各处的非连续相。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凝胶颗粒是均匀分散在泡沫体各处中。
A.泡沫体
本发明中组合物包括泡沫体。本文使用的泡沫体是指气孔在固体中的分散体系。该泡沫体可以是开孔泡沫体或闭孔泡沫体。该泡沫体可以是硬质泡沫体或软质泡沫体。该泡沫体可以是聚氨酯(聚酯型或聚醚型)泡沫体、乳胶泡沫体、聚苯乙烯泡沫体、环氧树脂泡沫体、聚乙烯基泡沫体以及它们的组合。该泡沫体可以包括前述的特性和/或组合物的任何组合。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泡沫体是聚氨酯(PU)泡沫体,聚氨酯泡沫体是通过多元醇组分和多异氰酸酯在发泡剂存在下的反应产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泡沫体是一种粘弹性泡沫体。“粘弹性泡沫体”(或“VE泡沫体”)是指一种根据ASTM D3574Test H所测量的回弹小于25%的泡沫体。粘弹性泡沫体表现了对于外加应力的时间-延迟和速率-依赖的响应。粘弹性泡沫体具有低回弹性,当压缩时会迟缓恢复。这些性质通常与聚氨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有关。粘弹性通常当聚合物的Tg为使用温度或接近使用温度时可以呈现,对于很多应用而言所述使用温度为室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泡沫体是VE聚氨酯泡沫体。VE聚氨酯泡沫体一般是通过多元醇组分与多异氰酸酯在发泡剂存在的情况下的反应制备得到的。发泡剂通常为水,或水和另一种物质的混合物。VE聚氨酯泡沫体通常的特征在于对多元醇组分的选择和水在制剂中的用量。用于VE聚氨酯泡沫体的主要的多元醇的官能度为约3个羟基基团/分子,其分子量在400-1500之间。这种多元醇为VE聚氨酯泡沫体Tg的主要决定因素,尽管其它因素(如水含量和异氰酸酯指数)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VE聚氨酯泡沫体的水含量通常不超过2.5重量份每100重量份的多元醇,且最常见的是在0.8-1.5重量份间。这比在软质泡沫体制剂中通常采用的水含量低,在柔性泡沫体制剂中水含量通常在4-6份范围内(每100重量份多元醇)。较低的水含量有利于泡沫体展现出期望的粘弹性质,部分归因于有时称为“相混合”的现象。较低的水量产生较少的发泡气体,因此,VE泡沫体的密度(约3.5-6磅/立方英尺(pcf)或更高)往往比大多数软质泡沫体材料的密度(往往具有1-2.5pcf范围的密度)高。在许多应用如床垫中,较高的密度是合乎需要的,它有助于产品的耐久力和承受外加载荷的能力。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泡沫体为VE聚氨酯泡沫体,VE聚氨酯泡沫体具有小于25%,或小于15%,或小于10%的回弹性。
B.凝胶颗粒
组合物中还含有分散在泡沫体中的凝胶颗粒。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组合物包含10重量%、或20重量%至30重量%、或40重量%的凝胶颗粒,和90重量%、或80重量%至70重量%、60重量%的泡沫体。重量百分比是基于所述组合物的总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701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