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室型空气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73798.1 | 申请日: | 2012-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0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酒井瑞朗;池田宗史;中宗浩昭;吉村寿守务;竹中直史;冈泽宏树;外囿圭介;森本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5B29/00 | 分类号: | F25B29/00;F25B1/00;F25B13/00;F25B4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吕晓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室型 空气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室型空气调节装置,其中,相对于热源机连接多个室内机,每个室内机能够选择性地进行制冷制热,且能够在某室内机中进行制冷的同时在其他室内机中进行制热。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如下的多室型空气调节装置,即相对于热源机(室外机)连接多个室内机,每个室内机能够选择性地进行制冷制热,且能够在某室内机中进行制冷的同时在其他室内机中进行制热。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多室型空气调节装置,即经由中继器通过第一、第二连接配管连接热源机和多台室内机。在热源机中,在第一、第二连接配管之间设置将第一连接配管切换成低压、将第二连接配管切换成高压的切换阀,在中继器中,第二连接配管和多台室内机经由第二流量控制装置连接。另外,连接第二连接配管和多个室内机的配管与第一连接配管,经由第三流量控制装置连接。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的多室型空气调节装置,即在制热运转时室外机侧热交换器的流入侧配置气液分离装置,并使气液分离了的气态制冷剂返回到后段侧的压缩部件。
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即在热源机内设置进行制冷剂的气液分离的热源侧气液分离装置,并且,使在热源侧气液分离装置中气液分离了的气态制冷剂返回到后段侧的压缩部件的注入管与热源侧气液分离装置连接。
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如下的多室型空气调节装置,即在室外机侧热交换器的流入侧配置气液分离装置,在制热运转时,将在气液分离装置中气液分离了的气态制冷剂供给到压缩机的吸入侧。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359767号公报(图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56493号公报(图8、图9)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85071号公报(图5、图6)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5-215427号公报(图3)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在室外机侧热交换器的流入侧没有设置气液分离装置,所以在制热运转时或制热主体运转时,从多个室内机流出来的两相制冷剂会流入室外机,由此,热交换所不需要的气态制冷剂会流入室外机侧热交换器,所以存在担心室外机侧热交换器的压力损失增大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中,在室外机侧热交换器的流入侧配置气液分离装置,抽出由气液分离装置进行了气液分离的气态制冷剂,气体侧出口配管与压缩机的吸入侧连接,以便将气态制冷剂供给到压缩机的吸入侧,但没有形成气液分离装置入口处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成单向流动的结构。
在专利文献4中,由于没有配备向多个室内机分配制冷剂的中继器,所以不能对一个或多个室内机实施制冷和制热的制冷制热同时运转。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降低室外机侧热交换器的压力损失、并且能够维持压缩机的高吸入温度的多室型空气调节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多室型空气调节装置,具备:至少具有压缩机、四通切换阀、室外机侧热交换器的室外机,通过第一及第二连接配管与室外机连接的中继器,以及具有室内热交换器、第一流量控制装置并相互并列地连接于中继器的多个室内机;室外机根据制冷、制热、制冷主体、制热主体的各运转模式,具有: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经由四通切换阀和室外机侧热交换器导向第二连接配管的第一路径,以及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经由四通切换阀但不经由室外机侧热交换器导向第二连接配管的第二路径;中继器具有:连接到第二连接配管的中途的第一气液分离装置,使各个室内机选择性地与第一及第二连接配管的任何一个连接的多个切换部,连接第一气液分离装置和各个室内机的第一旁通配管,连接第一连接配管和上述第一旁通配管的第二旁通配管,介于第一旁通配管中的第二流量控制装置,以及介于第二旁通配管中的第二流量控制装置;该多室型空气调节装置具有:在室外机和中继器之间与第一连接配管连接的第二气液分离装置,以及分别使由第二气液分离装置进行了气液分离的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不经由室外机侧热交换器而旁通到压缩机的制冷剂吸入口的气体侧出口配管及液体侧出口配管。
发明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737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