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74124.3 | 申请日: | 2012-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798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入泽泰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N3/023 | 分类号: | F01N3/023;B01D53/94;F01N3/08;F01N3/18;F01N3/20;F01N3/24;F01N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11247 | 代理人: | 刘航,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排气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不向大气中释放从内燃机排出的气体中的粒子状物质(以下也称为PM。),有时在排气通路中具备捕集PM的过滤器。如果该过滤器捕集大量的PM,则有可能在该过滤器中发生堵塞。对此,如果提高过滤器的温度并且提高排气中的氧浓度,则能够使被过滤器捕集的PM氧化,因此能够从过滤器中除去PM。将这样地从过滤器中除去PM称为过滤器的再生。
而且,已知如下技术:通过在外部空气温度为规定值以下时禁止过滤器的再生,来提高使过滤器的温度上升时的效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已知:在过滤器的再生时,从在比该过滤器靠上游的一侧具备的吸藏还原型NOX催化剂(以下也称为NSR催化剂。)向该过滤器供给NOX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该技术中,通过NOX促进PM的氧化。另外,在过滤器的再生前,预先使所需量的NOX吸附于NSR催化剂。
另外,已知:在比过滤器靠下游的一侧具备三元催化剂,在设为能够用三元催化剂净化NOX的理论空燃比附近后,设为能够将过滤器再生的稀空燃比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另外,已知:在过滤器的再生后,连续地或断续地将浓空燃比的气体向NSR催化剂供给直到NSR催化剂的温度成为阈值以下为止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另外,已知:通过在过滤器所捕集的PM的量为规定量以下时减少EGR气体量、或在过滤器刚再生后就减少EGR气体量,使从内燃机排出的PM量减少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
然而,有时在内燃机的排气通路中设有过滤器、NSR催化剂、和选择还原型NOX催化剂(以下也称为SCR催化剂)。再者,NSR催化剂,在流入的排气中的氧浓度高时将排气中的NOX吸藏,在流入的排气中的氧浓度降低且存在还原剂时将所吸藏的NOX还原。另外,SCR催化剂利用还原剂将NOX选择还原。而且,在以稀空燃比运转内燃机时,通过仅短时间以浓空燃比运转,能够在NSR催化剂中生成NH3。能够将该NH3作为还原剂向SCR催化剂供给。另外,通过以浓空燃比运转内燃机,能够将HC和/或CO作为还原剂向NSR催化剂供给。
在此,在刚实施了过滤器的再生后,该过滤器的捕集率降低。该过滤器的捕集率是由过滤器捕集的PM量相对于向过滤器流入的PM量的比。该PM量,可以设为每单位体积的PM量,也可以设为PM浓度。在过滤器所捕集的PM多时,过滤器内的排气的通路由于PM而变狭窄,因此易于捕集PM。另一方面,通过实施过滤器的再生,过滤器内的排气的通路被扩大,因此PM容易通过过滤器。另外,如果想要向NSR催化剂供给还原剂而以浓空燃比运转内燃机,则从内燃机排出的PM的量增加。因此,如果在过滤器刚再生后就以浓空燃比运转内燃机,则有可能PM向过滤器的下游流出。但是,在内燃机的排气通路内不具备供给还原剂的装置的情况下,如果不以浓空燃比运转内燃机,则不能够向NSR催化剂和SCR催化剂供给还原剂,因此难以净化NOX。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5528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05268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12755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28100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4-1503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抑制过滤器再生后的来自该过滤器的粒子状物质的流出,并且抑制NOX净化率的降低。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具备:
过滤器,其设置于内燃机的排气通路中,捕集排气中的粒子状物质;
吸藏还原型NOX催化剂,其设置于所述内燃机的排气通路中,在排气的空燃比为稀空燃比时吸藏NOX,在排气的空燃比为浓空燃比时将吸藏了的NOX还原;
选择还原型NOX催化剂,其设置于比所述吸藏还原型NOX催化剂靠下游的排气通路中,以NH3为还原剂将NOX还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741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