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74786.0 | 申请日: | 201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19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官磊;成艳;薛丽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滕一斌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行 控制 信息 发送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上行控制信道发送方法和装置。用户设备UE接收网络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道调度的下行数据,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为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述服务小区是为所述UE配置的至少两个服务小区中的服务小区,所述至少两个服务小区包括一个主服务小区和至少一个辅服务小区。上述UE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道选择标识信息。所述UE利用所述选择的标识信息生成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在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信道资源上发送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通过上述方案,实现了多个网络设备间复用相同的PUCCH信道资源,而不需要实时获知其他基站的下行数据的调度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早期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中,用户设备(UE,userequipment)的上行和下行都只能被一个载波服务。随着标准的进展,引入了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技术,此时一个UE可以同时被多个上行载波服务,也可以同时被多个下行载波服务,以提高UE的峰值数据速率。早期的载波聚合系统都是同一个基站下的载波进行聚合,或者是有理想回传(backhaul)的宏小区和微小区下的载波聚合。其中,有理想回传的两个节点可以看做是同一个基站。其中,理想回传指该回传的传输时延很小可以忽略,比如,宏基站和微基站通过光纤连接构成的回传,这些光纤连接的多个节点之间的延时很小。这种情况下,由于基站在调度聚合载波中的一个载波时,也能够实时地知道另一个载波上的调度情况,因此,这些载波间可以采用联合调度。现有CA系统中,下行数据调度对应的确认(ACK,acknowledge)或非确认(NACK,non-acknowledge)承载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上,该PUCCH只在一个上行载波上发送,这个上行载波称为上行主载波,该PUCCH的序列相关信息是通过该上行载波对应的小区标识确定的。
现有CA系统中,PUCCH的反馈模式有两种,一种是PUCCH格式1b结合信道选择的反馈模式,另一种是PUCCH格式3的反馈模式。
对于PUCCH格式1b结合信道选择的反馈模式:
PUCCH格式1b(PUCCH format 1b)信道承载的数据在频域上是由一个Zad-off Chu(ZC)序列的循环移位构成,在时域上是由ACK或NACK乘以一个扩频码构成。一个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中的不同PUCCH格式1b信道是通过上述ZC序列的循环移位和时域扩频码来区分的,即一个PUCCH格式1b信道包括一个ZC序列的循环移位和一个时域扩频码,所述ZC序列由发送该PUCCH的上行载波对应的小区标识确定。信道选择是指同样的PUCCH信息(如调制符号)在不同的PUCCH信道发送表示不同的信息,比如同样的调制符号在PUCCH格式1b信道1上发送表示ACK,在PUCCH格式1b信道2上发送表示NACK。
对于主载波的下行调度,PUCCH格式1b的信道资源的分配方式具体包括:PUCCH格式1b的信道资源通过对应的PDCCH的参数进行隐式确定,比如通过PDCCH的CCE索引(index)确定PUCCH格式1b资源,或通过ePDCCH的eCCE索引和/或天线端口号等确定PUCCH格式1b资源;为了便于描述,下文中的PDCCH和ePDCCH都以PDCCH来表示;对于辅载波的下行调度,PUCCH格式1b资源分配的方式采用高层预留结合PDCCH动态选择的方案,具体包括:PUCCH格式1b的信道资源可以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配置4组信道资源,然后基站通过调度辅载波的PDCCH中的两个比特来动态地向UE指示者4组信道资源中的一组来供当前使用。
对于PUCCH格式3的反馈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747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