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治疗变态反应的核酸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75163.5 | 申请日: | 201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198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威廉·赫尔;特瑞·海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免疫治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8/00 | 分类号: | A61K38/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 | 代理人: | 杨青,穆德骏 |
地址: | 美国宾夕***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治疗 变态反应 核酸 | ||
相关专利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专利申请依赖于2011年6月14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496,866的公开内容并且要求该临时专利申请的权益,特此将该临时专利申请的整个公开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和医学领域。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用作DNA疫苗的核酸以及将其用于治疗遭受变态反应或易受变态反应影响的受试者的方法。
相关领域的论述
变态反应是表征为产生对抗变应原(或引起变态反应的分子)的IgE抗体的超敏反应性疾病。变态反应影响超过25%的人口。变态反应可通过许多途径(包括呼吸道、皮肤接触、摄食、昆虫叮咬或药物注入)进入人体。
变态反应疾病管理包括诊断和治疗。变态反应学家使用多种技术,如皮肤点刺测试、基于放射变应原吸附的技术、ELISA或激发测试来证明变应原特异性IgE以及来鉴定变应原来源而诊断变态反应。变态反应的治疗最通常分为两类:回避和施与抗组胺剂。第三种替代方法即变态反应免疫疗法,其要求患者每周接受由小量攻击性变应原组成的注射剂以帮助免疫系统重新训练(reeducate)其对变应原的应答。
变应原融合蛋白的使用和产生是本领域所熟知的。例如,美国专利No.7,566,456教导了具有IgE和IgG结合域以及编码变应原的融合蛋白。另外,WO 97/07218教导了供在变态反应免疫疗法中使用的变应原-抗CD32融合蛋白。然而,这两篇文献均没有教导它们各自的融合蛋白如何通过抗原递呈而与T细胞相互作用来诱导或改变Th1应答。此外,在引导含抗CD32的疫苗至树突细胞到实现Th1细胞的正诱导之间没有理论联系。这两篇文献均教导了一种组合物,该组合物在治疗上引入一种变应原,使得该变应原可作为变应原融合蛋白存在于血清中。
已经由Toda等人(2002)确定,可将变应原的T细胞表位(在本例中是位于氨基酸247-258处的Cry J2表位)附接至融合蛋白并且可用于进行变态反应特异性免疫疗法。Toda等人(2002)描述的特异性组合物是DNA疫苗的使用,该DNA疫苗编码与II类相关恒定链肽(CLIP)附接的Cry J2的主要CD4 T细胞表位(位于氨基酸247-258)。CLIP含有溶酶体/内体运输序列并且含有结合至MHC II的肽结合槽的域。Toda等人(2002)显示,用Cry J2肽/CLIP DNA疫苗免疫导致使小鼠启动主要的Th1应答,该应答表征为较高的IFN-γ和IgG2a产生。然而,Toda等人没有教导可用于进行变态反应特异性免疫疗法的变应原的整个蛋白质编码序列的细胞内靶向。
美国专利No.6,982,326和美国专利No.6,090,386描述了编码日本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主要花粉变应原Cry J1、Cry J2、Jun s I和Jun v I的核酸序列以及其片段或肽。该发明还提供了在用编码Cry J1、Cry J2、Jun s I和Jun v I或其至少一种片段、以及Cry J1、Cry J2、Jun s I或Jun v I的片段或者其至少一种片段的核酸序列转化的宿主细胞中产生的纯化的Cry J1、Cry J2、Jun s I和Jun v I以及其至少一种片段,以及合成制备的Cry J1、Cry J2、Jun s I或Jun v I的片段。Cry J1、Cry J2、Jun s I和Jun v I以及其片段被公开可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日本柳杉花粉症。该发明还提供Cry J1和Cry J2的分离的肽。在该发明范围内的肽包含Cry J1或Cry J2的至少一个T细胞表位,或者优选至少两个T细胞表位。该发明还涉及经修饰的肽,该肽具有与对应的天然存在的变应原或其部分相似的或增强的治疗特性但具有减少的副作用。还提供了治疗或诊断个体中对日本柳杉花粉敏感的方法以及包含一种或多种该发明的肽的治疗组合物和多重肽制剂(multipeptide formulation)。该发明没有教导如何将表位或变应原合并进具有免疫刺激特性的DNA疫苗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免疫治疗有限公司,未经免疫治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751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胶囊
- 下一篇:高光响应近红外光电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