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管理切换的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77548.5 | 申请日: | 2012-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86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丽;王海明;白伟;韩静;孙鹏飞;高欣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华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08 | 分类号: | H04W36/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87 | 代理人: | 张世俊 |
地址: | 新加坡*** | 国省代码: | 新加坡;SG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管理 切换 方法 设备 | ||
提供在双重连接上下文中管理切换过程的一种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在方法的上下文中,宏接入点(MAP)可通过使切换请求传输给目的地局部区域接入点(LAAP)发起在源与目的地LAAP之间的切换。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使切换命令传输给用户设备(UE),使数据转移通知消息传输至源LAAP,并且从目的地LAAP接收UE上下文释放消息。在另一种方法的上下文中,LAAP可发起切换。该方法可包括从源LAAP接收双重连接转移请求消息,从目的地LAAP接收双重连接转移请求确认消息,以及从移动管理实体接收路径切换成功指示。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实施方式总体上涉及无线网络,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管理在双重连接上下文中的切换过程。
背景技术
由于对无线互联网接入的需求激增,预期对无线网络(例如,蜂窝网络)的需求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急剧增加。在用于满足这种快速增长的需求的策略中最有前景的将是减小网元的大小。在过去50年,小区大小的减小将无线网络容量增大了2700倍以上。由小区大小减小引起的网络容量的优点表示,局域网(LA)在更广泛的网络基础设施中的并入可能是蜂窝网络的演进(例如,长期演进(LTE))的下一个前沿。
在这方面,近年来出现了“双重连接”这个概念,作为将LA并入蜂窝网络的方式。基本理念是使用户设备(UE)同时连接至宏接入点和LA接入点,其中宏接入点控制一些连接和信令方面,例如,移动性功能,而将大部分数据传输卸载到LA接入点中。由于具有小距离,所以这允许UE受益于由LA小区提供的高数据速率以及低要求传输功率。双重连接这个概念也称为eNB间CA(增强型节点B间的载波聚合)、用户/控制(U/C)平面分割、多流等。虽然双重连接是有前景的概念,但是依然不明确如何最有效地执行切换,尤其在LA接入点之间的切换。
发明内容
因此,根据一个示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以便管理在双重连接上下文中的切换过程。在这方面,示例实施方式的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允许与UE连接的宏接入点(MAP)发起和管理UE从源LA接入点(LAAP)到目的地LAAP的切换。根据另一个示例实施方式的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由LAAP发起切换,这表示MAP的切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方法,包括:使切换请求消息传输至目的地局部区域接入点(LAAP);使切换命令传输至用户设备(UE);使数据转移通知消息传输至源LAAP;并且从目的地LAAP接收UE上下文释放消息。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方法,包括:从源局部区域接入点(LAAP)接收双重连接转移请求消息;从目的地LAAP接收双重连接转移请求确认(ACK)消息;并且从移动管理实体(MME)接收路径切换成功指示。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方法,包括:使切换请求消息传输至目的地局部区域接入点(LAAP);使双重连接转移请求消息传输至宏接入点(MAP);并且使序列号(SN)状态转移消息传输至MAP。
在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设备,该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在其中存储程序代码指令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存储器和程序代码指令被配置为与处理器一起使设备至少:使切换请求消息传输至目的地局部区域接入点(LAAP);使切换命令传输至用户设备(UE);使数据转移通知消息传输至源LAAP;并且从目的地LAAP接收UE上下文释放消息。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设备,该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在其中存储程序代码指令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存储器和程序代码指令被配置为与处理器一起使设备至少:从源局部区域接入点(LAAP)接收双重连接转移请求消息;从目的地LAAP接收双重连接转移请求确认(ACK)消息;并且从移动管理实体(MME)接收路径切换成功指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华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华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775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