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周边监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90000616.3 | 申请日: | 201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36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三好英彦;渡边一矢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00 | 分类号: | B60R1/00;B60R21/0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金相允;向勇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周边 监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监视车辆周围的周边监视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监视车辆的死角,在车辆搭载了摄像头。这种技术包含在如下的专利文献1和2中。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车辆驾驶辅助装置,在车辆灯火器的透光罩内设有:车载摄像头,能够对车辆的周边进行拍摄;导光单元,将来自位于相对于上述车载摄像头的光轴偏向的位置的被摄体的光引导到车载摄像头的受光元件。由此,能够用一个车载摄像头分别对映射到设置于透光罩内的导光单元中的车辆的左右进行拍摄。
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车辆用监视装置包括:反射镜,位于照射车辆外部的照明部的前方,具有非平面;拍摄装置,具有经由上述反射镜入光的镜面,用于拍摄车辆的周围情况;防入射单元,当照明部点灯时,防止来自该照明部的照射光入射到拍摄装置。防入射单元设置于来自照明部的照射光从该照明部经由反射镜到达拍摄装置的光学系统路径中。由此,能够阻止照射光通过拍摄装置的同时对车辆的死角部分进行拍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311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231962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可广范围地进行拍摄。但,由于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拍摄范围狭窄,因此很难用于确认车辆的侧面的死角。此外,根据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技术,单元本身为始终突出的结构, 因此有可能损伤车辆的外观。并且,由于将单元设置在照明部的前方,因此有可能阻碍照明部的照射。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车辆附近进行拍摄的周边监视装置。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周边监视装置,其特征结构在于,包括:光源,设置于车辆,用于照射上述车辆的周围;摄像头,以由镜子变更的光轴,朝向从上述光源照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被比上述车辆的边缘部更靠外侧的镜子反射之后照射的车辆的边缘部的下方,拍摄车辆的周围情况。
根据上述特征结构,借助镜子将来自照射车辆周围的光源的一部分光反射,从而能够照射车辆死角。因此无需配备新的光源,可实现低成本。并且,由于照射的是作为摄像头的拍摄目标的车辆死角,因此即使在夜间或傍晚等昏暗的情况下也能够清楚地拍摄车辆附近。并且,通过调节用于变更摄像头的光轴的镜子的形状和尺寸,能够实现摄像头的小型化。因此能够利用廉价的摄像头。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照射车辆的死角,并用摄像头对上述死角进行拍摄,因此能够使驾驶人员识别车辆周围的物体。
并且,优选地,由上述镜子变更的上述光轴穿过被上述镜子反射的从上述光源照射的光的内部。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能够用光源照射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因此即使处于阴暗的状态也能够清楚地拍摄车辆附近。
并且,优选地,用于反射来自上述光源的光的镜子和用于变更上述光轴的镜子为相同的镜子。
根据这种结构,可将上述两个镜子通用,实现低成本。
并且,优选地,上述摄像头比上述车辆的边缘部更靠内侧。
根据这种结构,摄像头不会与车辆周围的物体接触,因此能够防止摄像头受损。
并且,优选地,上述摄像头位于具有上述光源的上述车辆的前照灯单元内。
根据这种结构,无需实施摄像头的防水处理和防尘处理。因此能够防止摄像头的老化,实现低成本。
并且,优选地,包括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使用于反射来自上述光源的光的镜子突出至比上述车辆的边缘部更靠周围方向的位置。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自动地使镜子突出。
并且,优选地,用于反射来自上述光源的光的镜子根据上述车辆的速度突出/退回。
根据这种结构,不需要时,镜子不会从车辆的边缘部突出,因此不会影响车辆外观。
并且,优选地,上述镜子可以是非平面镜。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使用非平面镜可以调整摄像头的光源和轴偏移。因此,即使摄像头与光源之间的轴偏移明显增大,也能够调整轴偏移,清楚地拍摄车辆附近。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周边监视装置的车辆的俯视图。
图2是简要表示周边监视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利用第一实施例的周边监视装置来拍摄车辆的左前部的情况的例子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精机株式会社,未经爱信精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900006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