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糖尿病治疗护理的丸剂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00950.X | 申请日: | 2013-0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3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辛丽娟;王子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辛丽娟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4 | 分类号: | A61K36/8984;A61K9/20;A61P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2100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糖尿病 治疗 护理 丸剂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糖尿病治疗护理的丸剂。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糖尿病在临床上一般区别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型糖尿病,现代医学研究一般认为其病因有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系统缺陷、肥胖、病毒感染、高热量的饮食等致病因,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从饮食结构入手,少食高热量食品、忌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加强体育锻炼,以及辅助化学药丸治疗或胰岛素治疗。化学药丸治疗包括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AGI等,但不能用于1型糖尿病人、怀孕妇女、明显肝肾功能不良患者、严重全身或局部感染症、重大手术、严重外伤及长期禁食患者。胰岛素治疗用于自身胰岛素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的患者。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是一种消渴病,起因主要有四种:其一,先天不足,五脏柔弱,后天损耗过度,损耗阴津,化源不足,肾虚消渴,阴阳失调,阳盛阴衰,导致素体阴虚;其二,过食甘美,胃中积滞,蕴热化燥,伤阴耗津,痰阻化热,导致耗损燥热伤阴;其三,情志失调,肝气郁结,郁滞生热,化燥伤阴,气机阻滞,气虚阳微;其四,外感六淫,燥火风热内侵散膏,旁及脏腑,化燥伤津,导致毒邪侵害。《外台秘要·消渴门》载:“消渴者,原其发动,此则肾虚所致,每发即小便至甜”因此对糖尿病的治疗,要从滋阴散滞、疏肝生津、清热化痰、理气祛邪为宗旨,通过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力、协调脏腑阴阳来调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糖尿病治疗护理的丸剂,具有滋阴散滞、疏肝生津、清热化痰、理气祛邪之功效,对糖尿病及多种糖尿病病发症均具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用于糖尿病治疗护理的丸剂,制成所述丸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苍术90~120份 当归60~90份 益母草50~70份 金樱子50~65份
黄精45~60份 茯苓40~60份 五味子40~55份 天花粉35~50份
葛根30~45份 石斛30~40份 白蒺藜25~35份 肉苁蓉20~30份
赤芍15~25份 佛手10~20份 菟丝子5~15份 川牛膝5~10份。
制成所述丸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苍术100份 当归75份 益母草60份 金樱子58份
黄精52份 茯苓50份 五味子48份 天花粉42份
葛根38份 石斛34份 白蒺藜30份 肉苁蓉25份
赤芍20份 佛手15份 菟丝子10份 川牛膝7份。
一种用于糖尿病治疗护理的丸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赤芍用等份量的黄酒拌匀,浸润至黄酒被完全吸干后,用文火炒干,粉碎研末,过160目细粉,备用。
(2)将苍术、益母草、金樱子、黄精、葛根、石斛、白蒺藜、佛手放入容器中,加入六倍量的水,浸泡10~12小时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四倍量的水,浸泡6~8小时后,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热蒸发浓缩为50℃环境下相对密度1.10~1.15的稠膏,备用。
(3)将当归、茯苓、五味子、天花粉、肉苁蓉、菟丝子、川牛膝放入容器中,加入五倍量的即墨老酒,浸泡6~8小时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三倍量的即墨老酒,浸泡3~4小时后,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蒸发浓缩为室温环境下相对密度1.15~1.20的稠膏,备用。
(4)将步骤(1)所得的细粉,与步骤(2)、步骤(3)制得的稠膏混合,加入凡士林搅拌均匀,以现代科学工艺制备为1.0~1.2g/粒的丸剂产品。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辛丽娟,未经辛丽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09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