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滑环大电流传输的簧片式接触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01044.1 | 申请日: | 2013-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4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刘一鸣;沙旭南;周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R39/08 | 分类号: | H01R39/08;H01R39/34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付雷杰;李爱英 |
地址: | 22500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滑环 电流 传输 簧片 接触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滑环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滑环大电流传输的簧片式接触机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滑环中的接触机构,包括多个簧片组件、绝缘支架、支架盖和过渡板,多个簧片组件在绝缘支架一侧从上到下依次均匀排列后,通过工装粘接在绝缘支架上,支架盖再将簧片组件固定住;过渡板连接在绝缘支架的另一侧,用于把整个簧片式接触机构固定在滑环定子侧框架上。簧片组件与电流输入设备相连接,滑环的滑道与转动设备的用电器连接,接触机构以及与其连接的定子保持不动,滑环在其内部转轴的带动下转动,电流依次经簧片组件中的簧片和触点然后到滑道,最后流至与其连接的转动设备的用电器中。由于用电器的整机功率要求提高,导致大电流环路的电流传输成倍增加,因单触点所承受的电流有限,难以保证大电流传输。
目前,滑环的结构设计越来越趋于集成化和小型化,对于大电流传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技术上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
目标主流的滑环结构为2触点、4触点或6触点式,如图2所示,为6触点式滑环机构,在滑环周围均匀分布3个簧片组件,每个簧片组件上安装两个触点,则滑环的每一个滑道上最多能安装3个簧片组件的6个触点,因此,该3个簧片组件传输电流大小有限,采用这种滑环和相应的簧片组件无法增加单滑道的电流传输量,要传输大电流,必须增加滑道,而这样间接影响到滑环整体的安装尺寸。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滑环大电流传输的簧片式接触机构,能够在不改变现有滑环结构、滑环中滑道尺寸、不增加滑道数量的前提下提高传输电流的大小,进而还能够在提高传输电流的基础上增加簧片间距,增加安全性。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滑环大电流传输的簧片式接触机构,包括多个簧片组件、绝缘支架、支架盖和过渡板,多个簧片组件在绝缘支架一侧从上到下依次均匀排列后,通过工装粘接在绝缘支架上,支架盖再将簧片组件固定住;过渡板连接在绝缘支架的另一侧,用于把整个簧片式接触机构固定在滑环定子侧框架上,其中簧片组件包括梯形簧片和直簧片,梯形簧片的两自由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簧片组件还包括弧形簧片,弧形簧片由两条弧形侧边和一条水平底边组成,弧形簧片的水平底边固定在梯形簧片的底边内侧,弧形簧片端部固定连接有触点,两条弧形侧边相互对称地在梯形簧片所在平面内向远离梯形簧片的斜边方向弯曲,弧形侧边的长度和弧度可保证弧形簧片和梯形簧片在自由状态以及装到滑环的滑道后处于张开状态时均互相不干涉。
所述滑道周围均匀分布有4套簧片式接触机构,每套簧片式接触机构均通过各自的过渡板固定在滑环定子侧框架上;所述簧片组件在绝缘支架上的分布间隔为滑环中两个相邻滑道之间的距离;
相对的两个所述簧片式接触机构的同一级簧片组件占用滑环的同一级滑道,相邻的两个所述簧片式接触机构的同一级簧片组件占用滑环中相邻的两个滑道。
定义梯形簧片的斜边处于张开状态相对于自由状态转过的角度为B,弧形簧片的弧形侧边处于张开状态相对于自由状态转过的角度为A,则A=B。
所述A=B=11.5°。
所述梯形簧片或弧形簧片上固定连接触点的方式满足:触点与滑道外圆的接触点和触点所在半圆弧的中点重合。
所述簧片组件的弧形侧边分为三段,两端为直线段,中间位圆弧段,触点的半圆的直径所在端面紧贴弧形侧边前端直线段固定。
所述弧形侧边的两个直线段的夹角为145°。
所述梯形簧片或者弧形簧片的前端加工开孔,将触点半圆的直径所在端面上加工圆柱形突起伸入前端的孔后焊接。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簧片组件中增加弧形簧片,使得每个簧片中具有4个触点,相对于常用的两触点簧片,在不改变滑环结构、不增加滑道的前提下,至少提高了一倍的电流传输量;
2、考虑到电装工艺性,将簧片式接触机构跨滑道成对的对称安装,大大增加了簧片组件之间的纵向距离,利于电装走线,同时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3、将簧片组件中的弧形侧边设计成三段式结构,便于加工和控制工艺过程。
4、将簧片组件中的弧形侧边在自由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的夹角设计成特殊值,有利于电流的稳定传输;
5、簧片组件中的触点与滑道外圆的接触点与触点所在半圆弧的中点重合,减小触点与滑道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加两者相对运动的流畅性,保证电流稳定传输。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技术中簧片式接触机构的结构图的左视图;图1(b)为现有技术中簧片式接触机构的结构图的正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10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