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D画及其制作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01571.2 | 申请日: | 2013-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5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龚新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画之都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4C5/04 | 分类号: | B44C5/04;B44C3/02;B44C1/2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22000 浙江省金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及其 制作 工艺 | ||
1. 一种3D画,其特征在于3D画表面为格子状,每一格为一目,3D画为多层叠加结构,每一层均以布类材质层作为载体,载体上分别印刷有喷绘层、丝印高发泡层、丝印高发泡烫彩金层、丝印高发泡烫镭射金层、丝印烫彩金层及丝印烫镭射金层,每一层上均印刷有按照原始素材经电脑拆分色块后的图案,每一层均以布类多层叠加后形成亮光格和亚光格,亚光格组成了原始素材颜色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画,其特征在于亮光格的位置采用电化铝或者电化箔,亚光格的位置采用发泡浆进行发泡形成凸块,每一层上对应亚光格的位置处根据原始素材的颜色占据的目数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画,其特征在于亚光格的位置有自身的厚度,每一目的厚度根据原始素材的颜色设定,每一格对应的颜色分布的层数越多其厚度越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3D画,其特征在于格子与格子之间具有分界线,分界线处未设发泡浆,发泡浆处于格子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3D画,其特征在于格子为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20mm-35mm,3D画中高发泡的发泡倍率为30-45倍。
6.一种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3D画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准备原始素材及布料材质层,确定布料材质层的数量N,N≥6,在布料材质层上进行分格,确定一幅3D画的目数;
(2).将原始素材通过电脑软件分色,按照分色后的色块组成的图案分别印刷到不同层的布料材质层上;
(3).最底下层的布料材质层采用喷绘的印刷方式,最顶上层的布料材质层采用丝印烫镭射金的印刷方式,第二层的布料材质层采用丝印烫彩金的印刷方式,第二层至最底下层之间的中间层依次分别采用丝印高发泡烫镭射金的印刷方式、丝印高发泡烫彩金的印刷方式和丝印高发泡的印刷方式,中间层超过3层后循环使用上述三种印刷方式;
(4).每一层布料材质层印刷完成后按照顺序叠加,叠加固定后同时进行发泡处理,发泡为聚氨酯发泡,发泡时间控制在30-45s,发泡的温度控制在18-2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3D画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每一层布料材质层上的其中同一位置的一格作为基准点,多层布料材质层叠加时,以该基准点作为定位点进行叠加。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3D画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每一层根据电脑软件分色后形成亮光色块和亚光色块,其中亮光色块采用电化铝或者电化箔印刷,亚光色块采用高发泡的方式印刷,每一层上的亚光色块占据不同的目数,多层布料材质层叠加后,不同目数的亚光色块叠加经发泡后形成原始素材的颜色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画之都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画之都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157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触控屏输入方法和终端
- 下一篇:天然抗菌保健、防紫外线聚丙烯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