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力可调式地下渗灌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01608.1 | 申请日: | 2013-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3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华;杨润亚;刘贤赵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振华 |
主分类号: | A01G25/06 | 分类号: | A01G25/06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曲显荣;矫智兰 |
地址: | 264025 山东省烟台市芝***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 调式 地下 渗灌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灌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力可调式地下渗灌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先进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有喷灌、微灌等。喷灌的使用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在风力较大的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喷灌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漂移损失使得喷灌的节水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喷灌需要较大的压力,对于能源的要求较高,在有些地区难以实施。微灌系统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流变成细小的水流或水滴,润湿作物根系层附近的土壤,具有理想的节水效果,该系统一般包括首部枢纽、输水干管、支管、毛管和滴头等部分,设备投入价格高昂,一般应用于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一般作物的大田应用很难实施。目前,无论是喷灌还是微灌均是在供水压力为正水头的灌溉,灌溉后部分土体会达到水分饱和状态,随后消耗于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耗水,导致土壤经历干湿交替,而土壤含水量的过度波动会使植物遭受旱涝胁迫,增加病虫害的发生,导致肥料的浪费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目前已有的负压灌溉系统有“一种负压自动灌溉系统(申请号201110136158.8)”,利用其技术可实现负压灌溉,但其负压的产生依靠供水面和灌水器的高差来实现,虽然能够调节负压,但不够灵活,由于该负压灌溉的实施要求供水面必须低于灌水器,因此对于大田作物难以实施。已授权专利“一种负水头灌溉系统( 专利号ZL200510123974.X)”,只能进行负压灌溉,不能够实现无压和有压灌溉,另外该专利的压力调节不灵活方便,限制了其使用的范围。已授权专利“一种无压根区局部控水地下灌溉系统( 专利号ZL 03108051.0)”不具备压力调节的功能,只能进行无压灌溉,不能够实现负压和有压灌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压力可调式地下渗灌系统,主要解决现有的现有技术投资大、能量浪费大、水分利用效率不高、负压调节困难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压力可调式地下渗灌系统,其特殊之处在于它由压力调节室、供水室、输水毛管和灌水器组成;所述灌水器埋在地下并与输水毛管相通连接,输水毛管通过带控制开关的出水口与供水室相连;所述的供水室下端密封,可上下移动的第二进气管通过供水室上端插入到其内部,供水室上端设抽气嘴和进水口,进水口由第二密封塞密封;所述的压力调节室下端密封,上端有一加水口,加水口由第一密封塞密封,可上下移动的第一进气管通过压力调节室上端插入到其内部,压力调节室上端有一出气嘴;所述的出气嘴与进气管通过连接软管相通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进气管末端距离压力调节室内水面的距离为h1,所述的第二进气管末端距离灌水器的距离记为h2,调整h1与h2的大小关系,当h2小于h1时,系统为负压地下渗灌,当h2等于h1时,系统为无压地下渗灌,当h2大于h1时,系统为有压地下渗灌。
进一步,所述的系统为负压地下渗灌时,灌水器的材料为透水不透气材料。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压力可调式地下渗灌系统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1、压力的调整通过调压室及进气管的调节完成,克服了原来负压渗灌时必须要求灌溉水源低于或等于灌水器高程的限制,使负压灌溉更容易实施;2、压力的调节灵活方便,可根据作物在不同生长季节对水的需求情况来调节,以满足作物的水分需求,节省了设备投资,节省了能源;3、负压灌溉是湿润局部作物根区的点源局部渗灌,避免了作物课间的土壤蒸发和根区的深层渗漏,提高了灌溉水的有效性,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4、该灌溉系统结构简单,使用和管理维修方便,节约劳力,同时可将肥料溶于水,进行肥水灌溉,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减少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5、该系统功能多样,可以实现负压地下渗灌、无压地下渗灌和有压地下渗灌等多种形式的灌水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面说明:
1压力调节室、2供水室、3输水毛管、4灌水器、5第一进气管、第二6进气管、7第一密封塞、8出气嘴、9抽气嘴、10连接软管、11出水口、12控制开关、13第二密封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与实施,下面结合附图给出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振华,未经张振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16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喷丝板
- 下一篇:蓝宝石长晶炉真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