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通道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01958.8 | 申请日: | 2013-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35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赖涂发;许广成;洪浚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09 | 分类号: | G02B27/09;G02B17/06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72003 | 代理人: | 赵根喜,吕俊清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道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元件及其制造方法,尤指一种适用于光学投影系统的光机引擎的光通道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光学投影系统已广泛地运用于简报及娱乐表演中。在一般光学投影系统中,通常需要一光均匀化装置以将一光源发出的入射光线聚光且于均匀化其亮度分布后射出,而该光均匀化装置目前以光通道(light tunnel)来实现。光通道可均匀且准确地将通过其本身的光线投射至一光源调变装置的有效区域,藉此避免在一光机引擎的特定光路径中产生亮度不一的问题。
图1A为现有光通道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1B为图1A所示的光通道沿着线段A-A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A及图1B所示,光通道1为四片长条型的反射板(例如反射镜片)相组接而形成的中空柱体,其中四个反射板包括一顶部反射板11、一底部反射板12、一右侧反射板13及一左侧反射板14。为组装形成光通道1,每一反射板与邻近的反射板边缘与边缘相接,而通过将右侧反射板13及左侧反射板14邻接于顶部反射板11及底部反射板12,便可形成具有一光线入口16及一光线出口(未图示)的光通路(light passage)15,且可用黏着剂9,例如环氧树脂(epoxy)、硅胶(silicon rubber)、紫外线光固化型黏着剂(ultra-violet-curved)涂布于相连的顶部反射板11、底部反射板12、右侧反射板13及左侧反射板14间的外部接合处,藉此使顶部反射板11、底部反射板12、右侧反射板13及左侧反射板14可结合而形成光通道1。
图2为现有光通道的制造流程示意图。如图1A、图1B及图2所示,现有光通道1的制造流程如下所述。首先,于步骤S1,先形成四个反射板,包括顶部反射板11、底部反射板12、右侧反射板13及左侧反射板14,其中顶部反射板11、底部反射板12、右侧反射板13及左侧反射板14皆为长方体元件。之后,于步骤S2,将顶部反射板11、底部反射板12、右侧反射板13及左侧反射板14结合而形成光通道1。
在步骤S1中,顶部反射板11、底部反射板12、右侧反射板13及左侧反射板14的形成过程还包含以下子步骤。首先,于步骤S11,提供附有薄膜的一玻璃板。之后,于步骤S12,将具有薄膜的玻璃板进行裁切工艺,以形成四个长方体的反射板,即顶部反射板11、底部反射板12、右侧反射板13及左侧反射板14。其中,顶部反射板11、底部反射板12、右侧反射板13及左侧反射板14分别为长方体元件,其各自具有六个面,且各自的六个面中,任意两个相邻面相互垂直。
由于顶部反射板11、底部反射板12、右侧反射板13及左侧反射板14皆为长方体元件,因此各反射板的各自的六个面中,任意两个相邻面相互垂直。当顶部反射板11、底部反射板12、右侧反射板13及左侧反射板14需组装形成光通道1,且需使光通道1的光通路15的一截面为非矩形时,例如图1B所示,必须将左侧反射板14斜放于顶部反射板11及底部反射板12之间来构成截面为非矩形的光通路15。此时,左侧反射板14的第一表面141及顶部反射板11的底面111(或称内表面)间的接合处将因为左侧反射板14为长方体元件而产生一缺口(即间隙)17,亦即一锐角,而此缺口17将导致光衰退进而恶化光通道1的光学质量,并会在显示影像上形成黑色线条,进而影响光学投影系统的投影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光学投影系统的光通道及其制造方法,其可使光通道内的光通路的截面为非矩形且使其两个相连反射板间的接合处不会形成缺口,进而可以提升光通道的光亮度及光学质量,且可避免在显示影像上形成黑色线条而可以提升光学投影系统的投影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较广义实施形式为提供一种光通道,适用于光学投影系统中,包含:多个反射板,每一反射板邻设于其它两个反射板之间,使多个反射板共同形成为中空结构的一光通路;其中至少一反射板具有为倾斜结构的一第一表面,且具第一表面的反射板以倾斜方式邻接于其它两个反射板之间,使光通路的截面为非矩形,且第一表面紧贴于相邻接的反射板上,以使具第一表面的反射板与相邻接的反射板之间的一接合处以零缺口的方式相紧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19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显示屏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