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胸腰椎后路的微创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03139.7 | 申请日: | 2013-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0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何登伟;严丽华;吴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88 | 分类号: | A61B17/88;A61B17/70;A61B17/56 |
代理公司: | 金华科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3 | 代理人: | 黄飞 |
地址: | 321016 浙江省金华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腰椎 后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骨科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胸腰椎后路的微创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术中可视系统的发展,如数字成像、高分辨率的内镜系统、纤维光学等发展,脊柱外科开始走向微创技术的时代。微创外科手术仅通过很小的切口,达到手术目的,减少了对肌肉的破坏,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提高临床资源的实用效率,将损伤降到很小。目前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主要是内窥镜辅助的脊柱微创技术,主要是通过若干个皮肤通道或微小切口到达脊柱,利用C型臂X线机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该术切口小,可有效避免医源性腰椎不稳定。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手术操作难度高,X线射线量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外科医生提供一种手术时间短、切口恢复快、X线射线量小、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时间的用于胸腰椎后路的微创系统。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胸腰椎后路的微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扩张手术入路的工作通道、微创切口定位用的定位模板、撑开病椎椎体间隙的复位套筒、用于植入钉棒系统的连接棒及用于夹持连接棒的持棒器。
本发明所述连接棒尾部设置外六角,外六角上设置球形孔,持棒器包括手柄、销子、杆、夹持头和螺钉,夹持头头部设置带角度六角通孔,连接棒的外六角装入持棒器上夹持头的六角通孔中,通过旋紧螺钉将连接棒和持棒器的连接在一起。持棒器的夹持头设置尾部带螺纹的通孔和圆形沉孔,持棒器的螺钉头部设置外螺纹,尾部设置网纹滚花,螺钉装入夹持头带螺纹孔的通孔中,通过内外螺纹连接的形式固定在一起。持棒器的杆呈曲折形,一端通过夹持头圆形沉孔装入夹持头中,另一端通过销子和手柄固定在一起。
本发明所述的工作通道包括定位针、定位套筒,定位套筒为圆管状,定位针装入定位套筒中,可以实现快速定位;定位套筒至少设置四种以上规格,每种规格长度尺寸不一,定位套筒从小到大叠加在一起依次扩张。
本发明所述的定位模板包括主框架、定位竖杆和若干标识片,主框架为矩形网格状,定位竖杆间隔一定距离固定在主框架上,标识片固定在定位竖杆上。
本发明所述的复位套筒包括套筒手柄、套筒和撑开耳套,套筒头部设置U形通孔,外表面中段设置扁平面,用于连接撑开耳套。套筒内表面设置阶梯状通孔,方便与配套产品的连接。套筒手柄呈矩形,套筒手柄上设置与套筒外表面尺寸一致的圆形通孔,套筒手柄和套筒通过圆形通孔固定在一起。
本发明用于胸腰椎后路的微创系统,整个手术过程中仅定位模板需要利用C型臂X线机,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恢复快、X线射线量小、制造简单、使用灵活、效果理想、可减轻病人痛苦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连接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工作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定位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复位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持棒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持棒器中夹持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用于胸腰椎后路的微创系统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用于胸腰椎后路的微创系统,包括扩张手术入路的工作通道2(如图2)、微创切口定位用的定位模板3(如图3)、撑开病椎椎体间隙的复位套筒4(如图4、5)、用于植入钉棒系统的连接棒1(如图1)及用于夹持连接棒1的持棒器5(如图6、7)。
如图1所示,所述的连接棒1头部设置圆形倒角,尾部设置外六角11,外六角上设置球形孔12,便于和持棒器5中的螺钉55相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的工作通道2包括定位针21、定位套筒22。定位针21外形为圆形,头部设置尖角23,可以实现快速定位。定位套筒22为圆管状,头部设置倒角,定位套筒22有四个,定位针21装入定位套筒22中,四个定位套筒22每种规格长度不一,从小到大叠加在一起依次扩张。
如图3所示,所述的定位模板3包括主框架31、四个竖杆32和三个标识片33,主框架31呈网格状,四个竖杆32相互平行地固定在主框架31上,三个标识片33固定在竖杆上。三个标识片33外形均不同,分别为三角形、圆形、矩形,用于识别不同的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科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31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拆卸式粒子渗漏装置
- 下一篇:编织物表面耐摩擦的仿真检验装置